小時候,我個子長得矮,又瘦骨嶙峋,左臉上長了一大片鮮紅斑痣,很自然就成為校園欺凌的對象。我整個小學一直怕落小息,因為又到了任人魚肉的可怕時刻。上了初中,那些欺負我的同學或轉校或去當學徒,我開始有好日子過。多年以來,那段欺凌陰影仍揮之不去,猶有餘悸。
有校園的地方就有欺凌,所以,以校園欺凌為題材的電影不勝枚舉。近日,香港第三十九屆金像獎最佳電影《少年的你》就是以大陸的校園欺凌為題材,講女主角為了順利參加高考寧願默默承受欺凌。二○一六年,美國電影《月光男孩》描繪在黑人聚居區一個小男生在欺凌困境下絕處逢生的故事。今天看來,仍然讓人窒息,絕處逢生的確是所有飽受欺凌的人士的共同渴望。想真一點,有誰不受過欺凌,又有誰不曾欺凌過別人,關鍵是我們是否有逃出欺凌的覺醒與行動。
《少年的你》絕處逢生智慧
《少年的你》(Better Days),英文名一看片就道出所有受欺凌人們的共同願望,就是要結束壞日子,好日自快點來臨。電影開始,女主角陳念的好友胡曉蝶承受不了欺凌,在午間用膳時間從教室外走廊一躍而下,用最悲觀的方式結束被欺凌及提出最徹底的控訴。這齣電影用校園拉開故事的序幕,亦是用以牙還牙的報復來結束校園欺凌。其中,帶出更可怕的現實訊息,與其以為可以靠學校及靠警方,不如靠自己「私鳥」更有效果。
欺凌才是《少年的你》的主題,縱然許多電影都拍過相關的題材,為何欺凌仍然是創作者屢拍不厭的素材呢?因為創作者認為自己有義務,將自己所見證的社會真實面貌,用攝影機記錄下來,讓我們省思自己有無絕處逢生的生存應變智慧。《少年的你》片頭更打上字卡:「希望能匯聚社會各界的力量,來防堵校園欺凌這種普存的現象。」
女主角陳念是一個內外交困的高三學生,與母親相依為命,由於母親欠一筆還不完的貴利債,只好逃走。弱質纖纖的陳念不單要一個人生活,還要常常面對債主的恐嚇。回到學校,因為胡曉蝶已去世,陳念自然成為下一個矚目的欺凌對象。陳念很清楚自己的弱勢,深信擺脫困局的唯一方法是能考上名牌大學,透過知識改變命運。陳念一方面扛住高考的沉重壓力,一方面卻要白白承受同儕的欺侮;還好,陳念遇上一個天涯淪落人叫小北,這小混混樂意保護她。小北要保護陳念,但小北亦經常被欺凌,時常倒臥在血泊中,自身難保。
最令人訝異及同情的是陳念和小北的情感結盟,無論是友情和愛情上,全都用以抵抗外在的欺凌。言下之意,輻射出諷刺整個世界無論學校、警局或社會對他們不公待遇是無能為力的,武裝自己是他們能應對這世界唯一的辦法,起身反擊是他們唯一能走出欺凌的路徑。
本來,陳念只想好好讀書,考好高考,百般承受凌虐都在所不計。可是,就算被脫光衣服,亂剪頭髮,均無任何跡象看到對方收手。一天晚上,經常欺凌陳念的同班女生請求她原諒,要不然就遭到不能高考的處罰。其間,對方仍然以言語欺負陳念,陳念一個不小心,就把對方從石階高處推下而死。苦無辦法找來小北,合力埋屍,但終被發現。小北自認無前途可言,願意頂罪,要陳念訛稱不認識他,自編一個殺人故事來轉移警方的視線。後來,陳念才知小北已過合法年齡,可能要終身監禁甚或死刑。陳念只好和盤托出,直認不諱。接受刑責後,陳念上了大學讀英語,畢業後成為一名英語教師,小北仍然過著小混混的生活。
《月光男孩》絕處逢生智慧
《月光男孩》(Moonlight)是一部黑人男孩成長的電影,電影分成三個篇章,從孩童到青年再到成年。故事的元素與醞釀後來的衝突情節,而這個衝突有男孩自己對自己內心轉變的衝突、與母親關係的衝突,以及摯友凱文的關係衝突。
奇倫來自黑人底層的弱勢單親家庭,母親疏於照顧,遊手好閒且染上毒癮,而奇倫個子瘦小,就成為被欺凌的對象。有一天,奇倫在毒窟被一名販毒的中年男子胡安救出,兩人成為好朋友。奇倫不想回家,胡安就讓他在自己家過夜,並教他游泳及許多人生哲理。胡安問奇倫為何一直被同儕欺負,鼓勵他可以透過學習堅強起來;面對奇倫問身為黑人為何經常遭到歧視時,胡安說黑人是地球上最早誕生的人類,應該自豪才對;奇倫不喜歡女生,覺得自己是同性戀者,遂問胡安自己可能是個基佬時,胡安說基佬是帶有侮辱成份的說法;胡安更告訴奇倫說,你終究要決定自己想當什麼樣的人,別讓任何人替你做決定。後來,胡安死於非命,奇倫只好靠自己生活。
很快,奇倫進入青春期,但仍然備受欺凌,幸好得到好友凱文的支持與鼓勵。但是,奇倫與凱文旋即發生同性戀的性行為。但那一晚後,兩人再沒有見面了。有一天,奇倫被班上的同學欺凌,警官說如果不主動提告,就無法將對方繩之以法。奇倫如陳念一樣,認為警方幫不上忙,決定不主動提告,反而採取私了。翌日,奇倫怒氣沖沖進入教室,拿起椅子猛打欺負他的同學。奇倫被捉,判入感化院。在院裡,奇倫下決心操到自己變成肌肉男,惟有如此才能結束被欺凌的狗臉歲月。
在感化院認識了毒販頭目,出院後開始他的成人生活,離開家園,搬到亞特蘭大。奇倫走上胡安的舊路,成為毒梟,撈到風生水起。一直吸毒的母親改過自身,苦勸奇倫不要販毒,但他完全沒有聽進去。
十年後,奇倫他接到了凱文的電話,再次回鄉找凱文,凱文結婚有了小孩,但也離婚了,而奇倫一向少言,最後在凱文的屋子裡告訴他,他只讓一個人碰過他,那就是凱文,兩人再續前緣。
人人都應練就絕處逢生的智慧及能耐
兩齣電影的主角都一直活在充滿欺凌土壤的環境中,如單親家庭及各種生活壓力。高三的陳念活在高考制度的欺凌中,奇倫身陷毒品市場的欺凌。被欺凌通常都是因為長得個子小及內向,怕事又不信任人,特別是警方。所以,經常泥足深陷於欺凌與被欺凌的惡性循環中。
許多研究說明,被欺凌者如奇倫,最後會變成個大隻佬,成為施虐者。當大家直斥施虐者的不仁時,卻往往會挖出一個過去被欺凌的悲劇故事。人是無法擺脫恐懼,但可以透過努力學習,認識恐懼的真相,優化同理心的能力,從而控制情緒,懂得情理法兼備去處理人我之間的衝突,達致人我和諧相處。
陳念就是能克服恐懼的例證,終究有出欺凌與被欺凌的黑洞,成為身心靈健全的人。人總要被逼活在欺凌的土壤上,要出於污泥而不染,除了練大隻外,還要懂得絕處逢生的智慧及能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