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7日 星期六

正視教師「過勞」常態化亂象


      前一陣子,一位闊別三十五年的台灣同窗來電,因為她任教的學校與澳門某校結成姊妹學校,趁帶蒞澳帶隊交流時,順便茶聚。我的同學幾年前在一所公立學校退休,眼看著兩個兒子已經拿到博士學位,又成家立業,所以,轉戰到一所私立中學當教務主任,學生無論是升高中抑或大學,一定能進名校。
    我們在嘉模聖堂見面,一邊逛龍環葡韻,一邊閒話家常。她比大學時瘦很多,兩隻熊貓眼,眼球因為睡眠不足而明顯凹陷。她說一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除了日常的教務外,還要不斷安排師生外訪,拓展視野。一年下來,校長及她帶著師生東征西討,為的就是要力保先進名校的招牌。
    顯然,我的同學長期在過勞的行政深淵裡載浮載沉,溫水煮蛙,已經是工作的奴隸。有西方哲學家戲謔說:生命在自己的哭聲中開始,在別人的淚水中結束,這中間的過程就是幸福。許多教師過勞而欲哭無淚,在追求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路途上老淚縱橫。
   
服務業總公會報告教育界是過勞尖兵
    澳門服務業總工會日前發布「本地服務業僱員就業狀況調查報告」,調查顯示,每週工作五天的受訪者僅佔25.58%,而每周工作六天或以上的達到59.93%;受訪者平均每天工作超過八小時(除休息時間)的累計達到72.96%22%受訪者加班沒有報酬,過勞現象普遍存在,其中金融業及教育界屬於「免費加班重災區」。
    2012年,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
簡稱私框終於出台,第一章第一條的標的與目的中第二款說:「本法律的目的是提升教學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保障,以建立一支優秀的教學人員隊伍及保證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的教育效能。其中,教師為了專業素質及職業保障可能變成蠟燭兩頭燒,是導致老師過勞的主因。本來,私框》為了提升教師的教學素質,有必要明顯下調及每週教學時數,所以,規定正常授課時間為:(一)中學教師──1618節課;(二)小學教師──1820節課;(三)幼兒教育教師──2123節課;(四)不論屬何教育階段,任教於特殊教育班的教師── 1618節課;(五)不論屬何教育階段,專門在下午六時至十二時任教的教師──1416節課。可是,老師為了應付基本學力的要求,還有年審及升級等壓力;又把所餘無幾的精力投入第三十五條非授課工作的工作,即學校安排教學人員提供的非授課工作,應與學校的教育活動有關,以促進學校教育計劃的實施。本來,第三十六條超時工作和超時授課有補水規定,但是,教師是良心工作,實難精準計算工時。所以,教師過勞,淪為工作奴隸不僅是澳門獨有。澳門教師理應感到萬幸及幸福,因為,過勞比澳門嚴重的國家地區比比皆是。
    澳門私校真的很多元,有學校仍然在絕處逢生,仍然要透過沉重的聽說讀寫教學猛灌給學生;有已經無愁生源的名校,就如前述台灣名校一樣,透過比賽及交流等活動全面構建學校的名牌效應。結論是如前文突破螞蟻或蟋蟀的教育刻板範式所言,有保守的學校追求學生知識的存量,有前衛的學校追求學生知識的流量
    綜觀澳門教師的過勞現象的根源,大概來自1.組織、訓練、參與及帶領校內外的各項比賽帶隊比賽;2.校內各種學會及餘暇活動指導老師;3.為學校活動如校慶、開放日額外工作;4.代表學校外出交流;5.學校對班主任施加過多之家校溝通工作;6.規定參加各種教學獎勵計劃;7.持續不斷參與見縫插針的校本及校外培訓。

今天日本明日澳門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2018年的《預防過勞死等對策白皮書》,日本小學初中高中教職員工的日均工作時間已超過11小時。除教學工作以外,教師還必須承擔大量額外的非教學工作,出現過勞常態化的可怕現狀。這一份白皮書是政府正視過勞死的對策文件。此項調查回收了3.564萬名教職員工的有效問卷,獲知其正常日均工作時間為11小時17分,其中初中教職員工的日均工作時間最長達11小時37分。從職務來看,副校長、教務主任的日均工作時間最長,平均為12小時33分;其次主幹教師為11小時47分;然後教師為11小時30分。當被問到加班理由時,答案通常是「需要親自處理大量工作」佔最多數,高達69.6%;其次是「因為突然出現計畫外的工作」,亦高達53.7%;然後是「有些工作必須在特定時間段內完成」,亦高達48.9%。當教職員工被問及應採取哪些必要措施以防工作負擔過重時,慣常的回答是「增加教職員工人數」高達78.5%。許多人希望採取「引入多位導師負責制」、「引入學校事務多人承擔制」、「靈活分配社團活動指導員等後勤員工」等措施,完善可分擔工作的體制。
    近年,日本政府不論是文部省還是厚生省,都想方設法為教師減負。惟是,一天升學主義警號不解除,再推出更多的減負措施,仍然是杯水車薪。同樣,澳門近年政府投資了龐大的人力物力於非高等教育,名目多籮籮的各項津貼,還有各種非教學的專職人員等,為何教師仍然過勞仍然是工作的奴隸?情況比日本好不了多少,甚至某些學校有過之而無不及,實在讓人憂慮。

正視過勞是慢性病的危害
    2019527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過勞」納入《國際疾病分類》,正式承認它是一種慢性病。這是國際官方健康機構首次將「過勞」列為疾病。依照世衛組織的描述,過勞是「因長期無法成功克服職場壓力導致的概念化綜合徵」或者「未得到妥善應對的長期工作壓力」。這種疾病有三個主要特徵:1.感覺精疲力竭;2.對工作感到倦怠或憤世嫉俗;3.專業效率降低。新版《國際疾病分類》將於2022年生效,屆時,過勞將納入醫療服務和保險服務,認定過勞要治療和承受保險。
    老師不是鐵人,更不是機器人,亦不是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的工種,所以,各界必須好好正視教師過勞常態化的亂象。處理過勞有許多治標良方,如1.儘量早睡早起;2.注意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和雜糧;3.累了就休息一會兒;4.適當的運動;5.不帶病工作;6.樂觀面對困難;7.想方設法在工作中找尋滿足感及幸福感。治本還是根除升學主義及人才主義的魔咒,讓師生孩子家長都能在樂學樂教中獲得幸福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