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6日 星期五

The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社會信用系統殺到埋身啦


一九四九年,英國著名小說家喬治•歐威爾(Geroge Orwell)出版了一本反烏托邦小說《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歐威爾一夜成名,而這本書亦成為全球暢銷書,至今歷久不衰。故事虛構一個大洋國,不斷處於戰亂狀態,有個可能不存在的老大哥在看著你(The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實施全民監控。小說主角是一名稱為溫斯頓史密斯的黨員,隸屬真理部,負責宣傳及修改歷史。小說最為人深究的名言竟然是:「誰控制了過去,誰就控制了未來;誰控制了現在,誰就控制了過去。」面對如斯極權的管治,大部份人民不敢吭聲,市民越不敢吭聲越是助長極權的擴張。於是,故事裡有警醒世人的箴言說:「他們不到覺醒的時候,就不會造反;他們不造反,就不會覺悟。」
    歐威爾另一本名著是《動物農莊》Animal Farm,講的卻是人話,其中非常雋永的是:「所有動物一律平等,但是有的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弦外之音是指在奉行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的國家,本來應該人人平等。但是,現實上有某些特殊階級的人比一般市民享有更多特權。他們可以監控你,但是他們就不受監控。
  
社會信用系統的前世今生
    每逢政治敏感時刻,港澳兩地都有人因為不明的原因而被阻止入境,最好笑的例子是多年前有一名與香港民主黨何俊仁同名的小孩,竟然被拒入境。本來,在各國政府手裡,都有一本黑名單。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兼商法研究中心主任趙旭東的近著《黑名單制度》,就清楚描述:「在內地生活早需面對各種黑名單,可謂種類繁多,豐富多采。這包括行政機關、司法機關設立的黑名單到社會組織或機構設立的黑名單,從中央部門設立的黑名單到地方性的黑名單,從部門、行業性的黑名單到跨部門行業設立的統一黑名單,從公開性的黑名單到內部或保密性的黑名單,從限制當事人權利的黑名單到非限制權利的黑名單等等。」
    2014年中國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關於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當中清楚提出每個公民都應當被授予根據有關其經濟和社會地位數據得出的社會信用評分。根據趙旭東教授的分析:「首先,有必要指出,該文件是一份《通知》而非法例。在社會信用體系的具體運作方面,則由各級人民政府、發改委和地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小組一起,通過按照例如不同政府行政和執法部門的法規標準,來針對個人行為打分。而到今天,大家明白,評分結果最後會影響個人出行出遊、升職、置業、子女就學等。但是否就止於此,不少人相信,受監控和受審查的範疇還包括言論入罪、對社會敏感性哪怕是關乎民生議題的討論、隱私權的侵害等公民權利。
    2020年,中國將全面實施「社會信用體系」,追本溯源,是內地「黑名單制度」的一種延伸和擴大版,通過採用先進人臉識別和大數據技術,將原本針對和監控個人行為的「黑名單制度」發揮至極致。這一套制度已率先在江蘇、山東、武漢、上海、浙江及廣東惠州試行。  
    廣東省七月五日印發《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三年行動計劃》),提到「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但只有寥寥九十七個字。實質行動包括「建成全省統一的市場監管信息平台」與「研究制定廣東省社會信用條例」,都屬省內行政事務。觸動港澳同胞神經的,大概是「探索依法對大灣區內企業聯動實施信用激勵和失信懲戒」。香港特區政府首先在七月九日發出新聞公布,澄清香港不會施行「社會信用體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聶德權再於七月十三日在facebook表示「經與有關內地部門反映和溝通,『信用中國』官方網頁已經把不會實施社會信用體系的港、澳、台從欄目中刪除,以免產生誤會」。

每一個人都被矮化簡化成為一個分數
    從小我們就在一個充滿分數氛圍的文化中生活,事事都有一個分數代表內涵,最普遍的例子是我們拿學業成績單回家,父母總是先問考第幾名,然後再追問其他。當我們到超市購物時,總愛用價錢高低來衡量產品的優劣。
    同樣的原理原則,根據2010年最先試行的江蘇省,社會信用系統先恩賜每個市民1000分,分數組合為商務信用150分,社會信用120分,社會管理信用530分以及特別信用200分。整套制度運用蘿蔔與棍棒的獎懲法則,衝紅燈、醉駕、不贍養老人、圍堵黨政機關及欠交兩次卡數各扣50分;網上言論詆毀他人扣100分;見義勇為加10分,受國家表彰加100分;最讓人大惑不解的是行賄受賄亦只是扣50分,竟然製假授售假亦只扣30分。扣到低於600分可能連車票都買不到,甚至有連坐效應。當年,江蘇省溫州市蒼南縣有位饒爸爸就因為被扣低至600分而連累兒子進不了大學。最可怕的是,當大家路過大街時,隨時會在顯示屏幕上看到自己因為低分而被示眾」。試問,這一套嚴重侵害隱私,分化社群,完全欠缺公平申訴機制的高壓鐵拳能打造真正誠信的社會嗎?

數碼列寧主義興起 計劃經濟捲土重來
    不要以為計劃經濟已經退出世界政治舞台,社會信用系統剛好可以讓計劃經濟強勢回歸。計劃經濟有三個重要議題生產甚麼怎樣生產為誰生產過去,列寧主義失敗是因為政府非全知全能。但是,踏入大數據年代,這就不再是神話了。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創始人韓博天Sebastian Heilmann
認為這是數碼列寧主義(Digital Leninism)。其實,早在胡溫年代,「國進民退」已經司空見慣,透過社會信用系統,更能掌握人的一切命運,人力資源任有政府宰制,大灣區如是,區鏈塊如是,一帶一路如是,都是想透過數碼監控控制人與與經濟成長,是否如此順利,還要拭目以待。
澳門謠言罪止於自我馴化
    俗稱謠言罪民防綱要法案第25條說:「突發公共事件下的妨害公共安全、秩序與安寧罪。這條罪的定義太寬闊,可大可小,法律界評論說以言入罪門檻太低了。司法部門這個多餘的提案,就是另類的社會信用系統。在澳門這個智慧城市,滿佈天眼,要搜集妨害及影響安寧的數據易如反掌,根本就是製造白色恐怖及人人自危」,與社會信用系統產生異曲同工的自我馴化效應。
    社會上一直有一種很天真且理直的說法,就是「行得正、企得正、有咩好怕。」別忘了古訓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不要以為生活在澳門特區就很自由幸福,從種種溫水屬蛙的立法及天眼處處看來,社會信用系統殺到來指日可待。不想有個無形大佬看著,先從自我醒覺開始,極力避免自我馴化如癌細胞般壯大漫延。

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

從「無大台」社運看「液態社會」的挑戰


         讀小學常識,有學水分為固態、液態及氣態三種,老師說固態比較穩定,但液態及氣態會容易受客觀環境影響,相對比較不穩定。沒想到,當代最頂尖的社會學家齊格蒙•包曼(Zygmunt Bauman, 1925-2017)就借用這個常識來告訴全世界,液態社會已經來臨了,其挑戰更遠超於我們所想像。
        包曼認為,當今社會最重要的特質是液態」。工業時代,強調的是靜止的空間佔據,現在是流動輕盈的變異至上。舊有資本主義式的大工廠,生產持久耐用的商品的時代即將被品揚棄,進入一個人的經濟年代,短小、高速且輕巧的產品大受歡迎,遊牧式菁英比傳統地主更善於掌握權力。
        讀中學時,讀《三國演義》第一回第一句就是「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從來,社會現象如鐘擺效應,過去要大台,今天無大台,形勢變遷後,也許大台又要重新登台。
        聽起來好像很刺耳,但稍為留意近日香港的反送中 」示威,不得不承認液態社會的威力有多大。香港理工大學專上學院講師李峻嶸接受BBC中文訪問談到香港反送中示威時,形容這些小型零碎的抗爭為「野貓式抗爭」,這些低成本、具機動性的抗議,很容易令個別政府部門停運或是被迫取消一些公開活動,對政府有很大影響,短期內也難以推行有爭議的法例或政策。

一個人的經濟的液態社會
         早於二一一年,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大前研一寫了一本一個人的經濟成熟市場也有大金礦》暢銷書,預示一個人生活的年代會來臨,不到十年,走進電器超市,已經找到一個人用的冰箱、洗衣機及電飯煲等。
       在這本書裡,一開始就說這是個年輕人「想要」一個人生活、 中年人「愛上」一個人生活、 老年人「必須」一個人生活的時代。大前研一認為二十一世紀的三大趨勢正結合成一個巨大的經濟體,高齡化、少子化和網路化連鎖效應地形成了產值驚人的「一個人經濟潮」,這股潮流正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帶來無限的新商機。
  一個人,是一種生活方式,要怎樣就怎樣,真是液態社會的寫照。但與此同時,透過資訊網絡的發達,既可以活在一個人世界的同時,亦能同步與人連結。無論是吃喝玩樂,抑或是在連儂場上寫個人感想,甚至是參與無大台號召的社會運動,都是一個人經濟的好作為。舉一個例子,近日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需要很多物資,建制派一定認為背後有金主在操縱,原來,有社工發現,許多物資竟然是支持社運的單身漢及獨居老人,用他們的綜援金或生果金來購買的。

無主管公司的液態管理時代
        美國著名管理學者布萊恩羅伯森(Brian J. Robertson)的名著無主管公司:GoogleTwitterZappos……都在用的新型管理制度》提到人人是領導,零管理反而更有競爭力、創造高績效,全體共治的無主管公司是未來的管理趨勢,
不僅讓組織策略更靈活、內部溝通與會議更有效率,減少官僚作風與障礙,還能每個人職權與責任更清楚、創造高績效,甚至任何事都搞得定!
        布萊恩打了一個比方說,無主管組織就像飛機一樣,配備了各式感測器,很多時候,組織往往會輕忽感測器已經傳送關鍵危險訊號,卻從未認真面對處理,尤其是從那些很不起眼的零部建發出的危險訊號,許多時候,飛機失事是小零件失靈引起。同樣,我們的社會如同充滿感測元件的組織,透過每一位組織成員的能力,能夠清楚意識到所處周遭競爭環境的變化,適時針對外界的實際變遷,快速回應處理各種問題。就如同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都有不同的天賦、背景、角色與專業領域經驗等等,所以很自然的,我們每個人對於事物的感知也會不同,因此有多重角度能夠面對外界變化。 
  工業時代的傳統組織模式已深入人心,尤其當時處於有穩定工作及固定收入是天大的事。於是,造就了大台,即馬克斯•韋伯說的科層官僚體制,人人各司及職,在面對傳統相當簡化或靜態的營運環境時,這種組織型態是非常成功,而且也足以應付那個年代的外在環境。但是,面對信息化及液態社會的來臨,無大台的世代登場了,即扁平化組織運作勝於科層體制。時至今日的後工業時代,傳統組織勢必面臨更顯著的新挑戰,無法滿足新世代快速變遷及動態複雜的競爭環境,所以現代組織急需擁有創新的營運方法,以提升組織營運的靈活性。而且,傳統組織的結構無法有效提升員工在工作上的熱情與創造力的啟發。總而言之,當前傳統的組織是必須要徹底變革,才能順應新世代創新的挑戰。公司組織如是,抗爭社運亦如是。

be water無大台的扁平式管理更具威力
        反送中 」示威爆出很多潮語,其中最盛行的莫如be water」。翻閱文獻,這個說法來自香港已故武打巨星李小龍的武術哲學,意思是武者不應被形式所拘束,要像水一樣流動,既柔軟又剛強;既能適應萬物,又能匯聚為強大的力量,這就像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水是沒有固定的形態,可剛可柔,剛時威力可如山洪暴發;相反,柔時卻可兼容萬物,不與之爭,甚至靜如止水,這就與包曼所說的液態現代性不謀而合。
         六月八日開始,反送中 」示威一浪接一浪be water非常湊效,已被定性為開啟香港社運2.0的新模式,「be water」是示威者奉行的運動哲學,用他們另一個流行潮語,就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專欄作家曾志豪六月二十五日也在香港蘋果日報撰文稱,「be water」用中共的術語,就是游擊戰術,「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目標不是佔領警察總部或者稅務大樓,只是騷擾你令你難受,打消耗戰。行動結束不等於「敗走」,水總有退潮,等待下次潮漲的磅礡氣勢。香港青年汲取二一四年「佔領中環運動」的教訓,不迷戀佔領大台大場面,而是伺機點火抗爭,然後快閃,再另點火頭,務要收星火燎原的社運果效。
         老子說:「上善若水。荀子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個無為,一個有為,面對今天沒大台的世界,到底是無為好,還是有為好,的確是個懸念。

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逆權司機》與《逆流大叔》的逆轉人生


    有歷史學家說,人類歷史如江河入大洋,路途上,有兩條支流,其中一條澎湃洶湧,另一條細水長流,最後匯入大洋。大家一定聽過「符碌」這個俗語,其實是個音譯詞,源自英文的「Fluke」,本是桌球用語,意指僥倖入球。借用來指一個混混噩噩的人,亦可以因為時來運到偶遇精彩人生。韓國電影《逆權司機》與港產片《逆流大叔》中兩位大叔可以說很「符碌」地遇上精彩的人生。

《逆權司機》重新認識自己
     2017年韓國電影《逆權司機》由張勳執導,宋康昊湯瑪斯柯瑞奇曼主演,改編自西德記者于爾根辛茲彼得當年採訪光州民主化運動的真人真事。19805月韓國光州民主化運動爆發時,計程車司機金萬燮是個單親爸爸,因為經濟拮据變得市儈且無暇照顧女兒。一天,金萬燮無意中打聽到一個西德的客人「彼得」願意付十萬元一日來回首爾與光州,金萬燮就用下三流手搶了這趟車費。彼得是德國廣播電視聯盟ARD)一名駐日本的記者,假扮傳教士,原意於白天到光州採訪,順利於宵禁前返回首爾,藉此向全世界報導光州駭人聽聞的流血社會運動局勢。
    由於時局緊張,新聞封鎖,外國記者禁止進入,彼得喬裝為一名傳教士,進入韓國。在途中發現所有道路都被官兵堵住。金萬燮怕得了死,盡力說服彼得返回首爾,但貪錢的他,卻被彼得威脅若折返就拒絕支付車資。金萬燮只好向軍人訛稱彼得是返回光州取回遺落合約外商,才得以進入城市,但金萬燮立刻向彼得收了五萬韓元的前金,約定好回到首爾才交付另外五萬元的尾款。
    進入光州後,他們始發現所有商店都關門大吉,街道上更空無一人,原來全斗煥政府一直製造假新聞蒙蔽國民,胡說騷亂是由勾結共產黨的學生引起的,而彼得拍下屠殺。此時,二人遇到一群乘坐卡車的學運大學生,在得知彼得是記者後,便邀請他到卡車上進行採訪,其中一名大學生具在植還擔任彼得的翻譯。金萬燮自己都沒想到,竟然無端捲入一場揭破光州事件的大新聞裡。
    金萬燮回程的途中,聽到外地人都相信政府對學生們的「誣告」,認為光州事件是朝鮮共產黨引致的「叛逆學生」造就的暴動,猶如自己當初對「叛逆學生」的偏見一樣,受不了內心的折騰,又回了頭,想繼續努力救出一些被官兵打傷的平民。金萬燮回到光州後,眼睜睜看到全斗煥軍開始對民眾進行武力鎮壓,遍地傷亡,許多傷者躺在地上,血流滿地,奄奄一息,但官兵依然繼續射擊,連過去搶救傷患的平民都不放過,金萬燮加入眾多計程車司機的行列,得以先救下一些傷患,但軍隊依然繼續掃射,造成更多傷亡。金萬燮機智地把彼得派的軍隊鎮壓市民的新聞片藏在曲奇餅乾罐順利帶回首爾。
    回到首爾後,金萬跟愛女重聚,恍如隔世。彼得回到西德後,向全世界播放了全斗煥的暴行。但彼得想不到,金萬燮給的是假化名金四福,連電話號碼都是假的。二十三年後,彼得因為光州事變的報導而獲得韓國的獎項,很想與金萬燮重逢。電影的結語中指出,彼得一直試圖尋找帶他前往光州的計程車司機,然而彼得早就在2016年去世。電影最後以真實的彼得談話片段作結,彼得對「金四福」表示感謝。

《逆流大叔》的「符碌」人生
《逆流大叔》是一齣2018年香港港產勵志電影,原名《萬水千山縱橫》,由吳鎮宇領銜主演,陳詠燊導演。故事講陳龍(吳鎮宇飾)、淑儀(潘燦良飾)、威廉(胡子彤飾),三個「中坑」過著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的生活,既沒有目標,更沒有大志,事事得過且過。因公司老闆投資失利,被逼掀起了裁員風暴,為表對公司忠誠確「保飯碗」,心不甘情不願地與他們敵對的高層泰哥(黃德斌飾),一起參加公司主力贊助的龍舟比賽。四人開始接受了年輕女教練Dorothy余香凝飾)的龍舟訓練。
返回現實生活,四人都各自面對自身的煩惱:一直單身的陳龍長期無償無怨地單戀鄰居的單親母親Coral胡定欣飾),煮飯洗衫湊女在所不計;淑儀不是女兒身,只是小時候父母怕養不大才改了女生名字的小男人,與妻母及女兒同住,每天活在婆媳風暴的漩渦中;看似風光的泰哥面對妻子(莊思敏飾)紅杏出牆,婚姻破裂,生不如死;四人中最年輕的威廉應女友要求放棄當乒乓球運動員的理想,鬱鬱寡歡且不得志。各人一向都以最消極逃避態度面對自己、家人及生活的挑戰,活得沒有一點尊嚴可言。
龍舟訓練初期,大家都採取消極態度面對所有訓練,經常萌生退出念頭。但隨箸在訓練過程中對彼此的認識多了,他們自身的問題就像被龍舟槳打得翻起跌蕩。面對苦無出路的男人之痛,這班男人唯有坐到龍舟之上,緊握龍舟槳,隨著擊鼓的節奏,竟重拾了人生久違了的衝勁,重燃鬥志勇敢地面對自己人生裡的挑戰!雖然,後來公司通知已取消贊助龍舟比賽,換言之,他們其實可以馬上跳船。重渡消極人生。但是,因為已經建立了一份既可互吐苦水又能互相勉勵的伙伴關係,所以,他們決定自費報名長途龍舟賽,還力邀能讓他們節拍一致的鼓手Dorothy領導他們。
比賽完畢,一眾兄弟鼓勵陳龍要把龍舟撐到大會堂旁,趕緊在Carol簽字結婚前搶親。惟是Carol還是要嫁給離家出走的舊愛,陳龍亦只好送上祝福,離開大會堂,再次登上龍舟,與一眾兄弟折返,但是,換上的是各人積極果敢面對自己的煩惱。

《逆權司機》與《逆流大叔》的逆轉人生
    消極面對生活總是煩惱本是凡夫俗子的現實寫照,金四福碰上大時代,一時間英雄上身,冒著生命危險誓要把西德記者送到機場,務要全世界知道全斗煥的惡行。陳龍只是一個悶到抽筋的小男人,正直單純的他本來大有機會與Carol共築愛巢,偏偏命運要他大方讓愛,但換來的是心安理得,人生馬上變得踏實自在。
    人生充滿 「符碌」,亦充滿不幸,《逆權司機》與《逆流大叔》卻能順著命運的安排,活出逆轉精彩的人生。





《手足情未了》與《非同凡響》的兄弟情


    我家有六兄弟姊妹,我排行最小,雙親、大哥及四哥已離世。父母兄姊對我的愛戴與照顧,讓我充份明白及體會手足情深。大哥學業優異,本可到台灣升讀大學,但就因為是長子,要放棄升學出來工作幫補家計。雖然如此,大哥仍報讀函授課程,買報紙雜誌好書來增長自己的學識,我就是受他感染愛讀《讀者文摘》,然後愛上了閱讀。二姊雖然讀書不多,但就是一個很厲害的補習老師,把我從留級邊緣拉回來,並養成良好的讀書態度。三哥讀英文部,經常帶我去看好的西片,播下我喜愛看電影的種子。四哥雖然經常離家出走,爸媽對他的不離不棄成形塑我鍥而不捨的價值立場。五姊冰雪聰明,讀書成績優異,我在她身上學會認真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的關係表面上好像很含蓄,平時各自忙碌,但骨子裡卻血濃於水,手足情深。

《手足情未了》從無情到有義有愛
    美國自閉症天才金皮克(Kim Peek)奧斯卡最佳影片《手足情未了》Rain Man)的創作靈感,他擁有驚人的記憶力,能記住九千本書。金皮克需要二十四小時照顧,不能進行簡單的工作如穿衣或梳頭。但同時,他又擁有異於常人的天賦,  他可以一天讀八本書,讀一頁只用十秒。他也可以同時讀兩頁,左眼讀左頁,右眼讀右頁。書看了一遍,一年後還可以記得九成五的內容。金皮克逝世時,腦內記載了逾九千本書籍的內容。
  金皮克觸發荷里活編劇巴利莫羅(Barry Morrow)的靈感,寫成了《手足情未了》的感人劇本。德斯汀荷夫曼演自閉天才雷蒙,初出道的靚佬湯告魯斯演同父異母的弟弟查理。影片於一九八八年上映,榮獲奧斯卡金像獎四大獎項,包括主角德斯汀荷夫曼Dustin Hoffman)憑演活片中的記憶力驚人自閉症患者雷蒙而獲最佳男主角獎。
    電影故事講飾演經營汽車業的查理身陷財困,卻意外地承繼父親的遺產,滿心歡喜以為可以捲土重來,怎料只得到一輛汽車及不值錢的東西,反而雷蒙就獨得350萬美元的信託基金。查理很不服氣,決定把雷蒙帶離住了多年的自閉症宿舍,試圖用威逼利誘平分這筆巨款。
    查理如同一般人不了解自閉症且高智能者生活異常刻板固執,一旦離開生活居所就適應倍加困難,查理亦因為雷蒙的執著而快要逼瘋。尚幸,無意中查理發現雷蒙有驚人的記憶力,於是,把他帶到賭城,憑著能同時記住六副樸克牌而贏了很多錢,得以解除其財困。過程中,查理慢慢發現雷蒙都有很多優點,而且慢慢信任自己,而雷蒙能適應查理不斷安排的新環境。最後,查理不再追討他認為應得的遺產,而決定要跟很麻煩的弟弟雷蒙一起生活。
   
《非同凡響》的手足情深重拾自信
    《非同凡響》是一齣二一八年在香港上映的勵志音樂電影歐文傑執導,曾麗芬、黃敏思監製,谷祖琳余香凝岑珈其領銜主演,取材自真人真事,拍出在普通中學的師生走進特殊學校的師生世界,更美妙的傳統學校與特殊學校合辦的音樂劇並不遜色。徐老師在特殊學校任職音樂老師已八年,非常洩氣,因為今天教給學生的明天學生就忘了一乾而淨。為此,每年都有申請到主流學校任教,卻因被標籤為特殊學校老師而每每碰壁。思穎媽媽用盡一切人脈才能把女兒送到Band 1學校,但思穎是個單純平庸的學生,只想畢業後學當廚師。但是,眼前的公開試讓她喘不過氣來,但為了加分勉為其難來到一所特殊學校當義工。來自Band 3學校的反叛少年珈豪終日只想當水客多賺一點外快,甚至利用弟弟珈朗走手機水貨。無心向學的珈豪,事事敷衍了事,對於家中的智障弟弟更是不聞不問。
    徐老師被校方委派籌備音樂劇,不太情願下硬著頭皮應付;思穎與一眾同學為了討好老師博取高分,主動自薦義務參與校外音樂劇;珈豪為免被逐出校,破壞其不想打工的如意算盤,迫於無奈參與學校的「洗底計劃」,出席特殊學校的音樂劇。三人懷箸不同目的,參與一場在他們眼中毫無價值的音樂劇,竟因此在不知不覺間譜出了他們的非凡人生。
    珈豪一直誤會當中港貨櫃車司機的父親很怕別人嘲笑有個弱智弟弟,但在一次找走失珈朗的過程中,父親才說明並不怕別人笑自己,而是怕別人笑珈朗,從此,冰息父子的嫌隙,亦更加樂意照顧弟弟。珈豪更被發現有攝影的天份,於是,決定不再在文法高中浪費生命,轉而去讀攝影專業課程。徐老師與校長在天台植物園閒聊,校長說每一塊樹葉看起來好像都一樣,其實認真看是獨一無二的,人亦如此。這樣,深深啟發徐老師願意堅守特教的崗位,甚至有名校邀請加盟都一口拒絕。

手足情未了
    兩齣電影都講手足情,都講一個聰明一個弱智,都講一個嫌棄另一個。但是,在誤打誤撞的交往過程中,人的心窗就打開了,看到對方不僅僅是可笑的一面,還能看到可敬的一面。誠如《非同凡響》一戲中,有個媽媽帶著孩子上學,遇上修路要改路走,結果孩子寧願坐在地上都不要。幸好,這位學生很聽老師話,被老師勸服改走別路,這一段經歷被搬上學校的音樂劇。真有趣,查理及珈豪從不想認識到很想認識自己的兄弟,也曾因為在認識路上碰到路障必須改路,只要拐一個彎,即換上另一副沒有顏色的眼鏡再看對方,真的完全不一樣。
    近月,香港就修訂逃犯條例弄到已經有四個青年四諫,又令到政府與孩子水火不容。表面上,林鄭政府口說徹底反省,樂意與青年對話,但就只肯辦密室對話,被大學生一口拒絕其假惺惺。但是,在遮打花園有八千個爸媽搞了一玻璃與生命的集氣大會,許多一家大細都手拉著與年輕人同心的標語橫額,與孩子同心同行。
    面對路障,只要拐一個彎就看到未來,林鄭政府執迷不悟,但香港爸媽就大徹大悟。也許,林鄭政府該辦一場電影欣賞集思會,好好欣賞這兩齣戲,或許會懂得放下身段,向年輕人迎上前去。


制度暴力引爆香港公民抗命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大學學生終於忍受不住這個爛政府,上街遊行去了,還燒了趙家樓。月四日,軍閥政府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罷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釋放了被捕的學生,一直為學生運動奔忙操勞的北大校長蔡元培等已是十分皮疲憊,卻因為學生免於罪責而感到快慰。胡適多年後回憶說「一個常態國家,政治的責任在成年人,年輕人的興趣都在體育,娛樂,結交異性朋友;而在變態的國家,政治太腐敗,沒有代表民意的機關存在,那麼干涉政治的責任必定落在青年學生身上。」一個世紀前的入微觀察,胡適道出了威權政府與愛國青年之間的深層次矛盾。上百萬市民上街的林鄭政府應該倒台,至少應閉門思過,最低限度亦應回應市民的訴求。但是,這個制度暴力政權仍然深居廟堂之上,卻用催淚彈、胡椒噴霧、橡膠子彈及布袋彈清場。本來,應該汗顏羞愧的是大人,卻要莘莘學子用汗水、流血及死諫來贖罪代價,可恥更可悲

原來制度暴力最可怕亦最可惡
    聖薩爾瓦多(San Salvador)總主教羅梅洛(Oscar Romero1917-80)在Divina Providencia 醫院的聖堂主持彌撒時被殺害。回顧羅梅洛總主教有一段講道說:「暴力有四種:自發的暴力、煽動或恐怖主義的暴力、鎮壓的暴力,以及制度的暴力(systemic violence)。教區反對所有暴力,但需明確指出,四者之中,最嚴重的暴力形式就是制度暴力,更是殺人於無形。
    人為的制度缺陷,它的禍患是極為深遠的,足以讓家庭、朋友及社群嚴重撕裂。更可怕的是一般市民認同政府依法,沒看到制度的深層暴力正害人不淺,這正是制度暴力的可怕。羅梅洛總主教當年的講道令不少人開始意識到,透徹分析和認清現存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才可以逐步找出眼前各種暴力的根源,而制度暴力正是一切暴力的根源。
    制度暴力由來已久,七月一日香港電台鏗鏘集的陽光司法》,明確說了「中國特色的依法治國,離不開共產黨的領導。」這一集劈頭就訪問了五十歲的劉忠林,剛坐了二十六年冤獄一年,身體多處被嚴刑逼供致殘障,最終只獲四百六十萬陪賠償,但法院堅承認拷問致傷殘的,所以,這方面的索償無法追討。起草《民法通則》的民法學泰斗江平說:「中共並不想法治獨立於黨,仍然強調黨的絕對領導,黨管政法委員會,黨性強,一切判決皆由黨決定,法庭的司法獨立權欠奉。中國離法治天下還很遠,還要經過艱苦的努力,不只一代人,還要幾代人的努力。」還有,維權律師王全璋失蹤四年,妻子李文足歷盡千辛萬苦,才能與丈夫見面半小時。但是,眼前的丈夫判若兩人,對他的精神狀況深感憂慮。
    正正因為香港人不相信中國的司法制度,才會團結一致反對修法。為的只是繼續享有本來的安全自由。

香港政府一連串的制度暴力行為
    尤記得新界東北的「暴力中港融合」及程序不公義下,多名參與社運人士被當權者濫用的司法暴力,竟被重判八至十三個月監禁,「以法達義」蕩然無存。雙學三子及佔中三子被重判;雨傘運動最後被八十七顆催淚彈結束,亦讓香港年輕人對現今政權缺乏信任。保皇黨橫行、制度化的傾斜、行政立法失去獨立、中聯辦遙控指揮、異見被DQ等等,無論市民多麼不情願,都只能無力地看著不想要的議案、撥款強行通過。而且,這個制度看似牢不可破,我看不到出路,論政絕對是白費唇舌。香港的制度暴力、政治恐怖,令人心情沉重。

失治之城-掙扎求存的香港
    有「魔僧」之稱的港英時代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顧汝德(Leo F. Goodstadt),
接受《香港01》電郵訪問時說,年輕人憤怒的聲音,不只是為自身利益而鳴。「香港人參與抗議活動,通常不關乎個人利益,而是關於原則、香港價值」無論是二○○三年的七一遊行、二一四年的「雨傘運動」,還是這次的反修例抗議但他不忘提醒,激起青年怒火的,還有他們對政府及社會積累的不滿。顧汝德過去曾分析,林鄭月娥不是政治家,沒有特別的領導才能,甚至在制定政策時滲有個人觀點,「自以為這些觀點能夠代表社會上的人」。顧汝德始料不及,不到五年,香港再一次爆發大規模的社會運動,有上百萬市民不分世代上街遊行,示威者佔領街道、衝擊立法會,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再次成為社會抗爭的主角。
   
港青與台青闖立法會命運大不同
    公民運動的本質與發生,正正代表國家政府體質出現了病態,但也正是公民運動才是治癒的動力與良方。七一升旗禮,林鄭明明說已汲取教訓,要體諒與包容,轉個頭,立法會清場後,林鄭與領導班子搶先於凌晨四點開記招,譴責暴力還必須追究到底,到底誰在玩弄香港人,誰在行使制度暴力,一目了然
    香港著名作家兼評論人董啟章日前在網誌說:「沒錯,他們有破壞,但他們不是暴徒。他們是「有秩序」地破壞,「克制」地破壞。他們的破壞,是象徵的行為,是表態的方式,是表示義憤的方式。過程中他們沒有傷害過任何人,也無意圖傷害任何人。相反,他們是帶著犠牲的準備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對暴力的理解?抗爭者真的很暴力嗎?由始至終,他們也沒有對任何人身施加暴力。除了廖六一二第一波衝擊有零星的擲磚,其他時候都沒有侵害人身。所有暴力傷害人身的都是警察、撐警暴民和黑社會分子。流血的全都是抗爭者,自殺而死的三位也是抗爭者。究竟誰是暴徒呢?破壞立法會的死物,就是暴力嗎?這是對無能的政府、無恥的建制派、不民主的政制的憤怒表態。
    年輕人大肆破壞立法會,當然不能被認同,但是,他們沒有破壞圖書,亦沒有破壞上任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的圖像,更沒有不付錢喝冰箱裡的汽水。相反,林鄭政府的暴政依然強行。
    台灣三一八學潮破壞了民主法治?須知道民主法治是現代民主憲政國家非常重要的基礎。這世界上只有一個主體可能破壞法治,那就是政府,所以學生的行為有可能違法、有可能短暫造成治安不穩、有可能影響交通或其他人的權益,但是他們絕對不可能破壞民主法治。因此,公民不服從雖然本身涉及行為的違法性,但不代表公民不服從行動者,就是不具守法態度,或是法律的破壞者,相反的,正是承認守法義務與對於法律的忠誠態度讓公民不服從的實踐成為可能。所以,台灣法庭最終把佔領立法院定性為公民抗命,亦沒有任何人判罪。
    公民不服從雖然採取的是違法的方式,但它所要達到的是一個公平公正而且合法的結果。當雨傘面對布袋槍,當雞蛋面對高牆,誰不顧前程仍然熱愛香港而公民抗命,誰在冷氣房裡行使制度暴力,天知地知,行使制度暴力的政權知,仍被建制蠱惑而蒙在鼓裡的不可不知
  

香港修訂《逃犯條例》政界謊言實錄


    「謊言說上一千遍,就會成為真理」,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的一句「名言」。謊話說一千遍就是真理當然不是真理,在邏輯辯證裡謊言永遠是謊言,如鹿就是鹿,不會因為趙高的權勢而產生基因變異為馬。其實,戈培爾說這句話,正是洗腦的必殺技。從腦神經科學而言,人的大腦根本很懶惰,或者說因為大腦要應付的事太多,為了提高效率,只好降低辨識能力。換言之,大腦進化後,在處理資訊時將氣力最小化,洗腦就是利用大腦對輸入輸出之間的簡單重複又重複而達致。戈培爾做了一個頗富哲理的總結,重複是一種力量,謊言重複一百次就會成為真理,這就是著名的「戈培爾效應」。的確,當不明真相時,動用輿論工具,編造謊言,以各種管道反復灌輸,便能得到認可,於是,謊言便成了真理。研究證明說謊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說謊是為了給別人製造積極的印象或掩飾自己的問題;第二、說謊是為了要獲得利益;第三、說謊是為了避免懲罰;第四、說謊也會為了使他人顯得更好或為了另一個人的利益;第五、說謊是為了維繫及拓展社會關係。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速龍小隊在鎮壓清場示威人士被發現制服沒有編號,保安局長李家超竟回應說,速龍小隊是根據行動及戰術需要而設計,工作服設計無位置用作展示警員編號,有網民戲言說香港先生選舉,只穿游泳褲的參選者都有編號,怎麼可能包裹全身的制服沒有位置安放編號,真是天下愚民的謊言。

謊言就是一首愚政進行曲
    美國著名歷史學者芭芭拉‧塔克曼(Barbar W. Tuchman)在其名著《愚政進行曲》(THE MARCH OF FULLY)有系統地分析自木馬屠城記到越戰的種種愚政。書中劈頭說:「政府奉行與自身利益相左的政策。在這方面,原本應該根據經驗、常識和可利用訊息而做出恰當判斷的智慧,不僅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導致了令人沮喪的結果。為甚麼身居高位的人如此經常性地做出有違理智且顯然與自身利益相違背的事情呢?為甚麼明智的思維過程似乎常常失敗。」 芭芭拉說政府的失當行為有四種:一是暴政或壓迫;二是過度的野心;三是無能或頹廢;四是愚蠢或墮落。觀乎近期香港反送中事件的根源就是港府的愚政進行曲一奏再奏,以為奏上千遍就能奏效,平息民憤。除了政府空言、跋扈外,讓全港市民憤慨的是政府及建制為了掩飾暴政所發放的謊言,無形中為事件惡化火上加油。
    廣東人說十個垃圾桶九個蓋,即一個大話說完,必須用第二個大話掩飾第一個,如是者產生骨牌效應。為政者亦如是,只要開始說第一個謊言,就會一發不可收拾,謊言滿天飛。

一切謊言由暫緩等於撤回《逃犯條例》說起  
    林鄭政府臨急臨忙要修訂《逃犯條例》是要履行公義,還受害者及家屬一個公道。明明香港法律已經可以做一次性的引導,卻要牽一髮動全身,倉促修法顯然是林鄭想主動邀功圖謀連任的舉措,只可惜錯判形勢,引爆出一連串謊言。
    上百萬人上街後,林鄭政府被迫向市民道歉,但至今仍堅持暫緩修法,拒絕徹回。律政司鄭若驊幫口說暫緩等於徹回,請大家不必為斟酌一個字爭吵不休。須知道暫緩與徹回是兩碼子的事,舉一個鄭司長的家事為例就能揭穿當中的謊言。眾所周知,鄭司長大宅有僭建,屋宇署暫緩其清拆令與徹回清拆令意義完全不同;鄭司長曾稱其丈夫是鄰居,財政司長陳茂波曾稱家人為親友,他們很想大家不要斟酌字眼,目的就只是想轉移市民視線,蒙混過關。

林鄭政府管治失效卻透過種種謊言諉過於抗爭者
    面對一浪接一浪的反送中示威遊行,維園阿伯一口咬定是收了錢;如果沒有收了錢,一定是被人煽動;如果不是被人煽動而是自發參與,一定是借機發洩的廢青;如果不是廢青而是事業有成,一定是受外國勢力指使;如果上述都不是,那一定是抽水搏出位。因為,在阿伯阿婆心的認知中,人類不可能會有獨立思考,也不會為良知做事,正義感更是不存在。因為,他們正是如此。
    就是因為社會有怎麼一群愚民,政府才會變本加厲,不斷透過政府發言人、行政會議成員、建制議員、大學學棍發放上述謊言,只是為了把本來政府的管治錯誤諉過於抗爭者。

警隊竟然難以在充滿敵意環境下工作
    自雨傘運動後,警隊形象如江河日下,日前更爆出笑話。警隊一哥有感於駐守伊利沙伯醫院及仁濟醫院受到不禮貌對待,竟然說因為警員難以在充滿敵意環境下工作,於是暫時無人在醫院警崗執勤。這不僅僅是一個謊話,簡直是個天大的笑話。難道警員在逮捕行動時,歹徒會在非常善意的環境下束手就擒,又或放棄追捕。常人都知道,警務是一種充滿危險及挑戰的工作,敵意本來就是警務的本質。說出這話的竟然是名校畢業且資歷豐富的一哥,不可能是白癡。惟一的解釋是一哥及眾警隊的心臟是玻璃構造,比撞破立法會的玻璃更脆弱。另一個原因是為想博取市民的同情而編造的謊言,結果是弄巧反拙。

立法會空城計引學生入
    七月一日,無大台抗爭者決定包圍立法會,到了晚上九點,本來駐守的警隊突然撤離。根據事後警務處長盧偉聰解釋說,否認是刻意設陷阱,是因為考慮到示威者人數多,立法會大樓有燈熄滅,有示威者施放煙霧等原因,恐防發生人踩人慘劇,在別無選擇之暫時撤退。
    自從七警暗角打人事件發生後,警方的大話連篇累牘,真是馨竹難書。根據現場記者報導,上述警隊徹離的理據實屬謊言,自雨傘運動後,警方要清場實在易如反掌。擺設空城計真是一石多鳥,既可以為政府管治失威降溫,亦可以轉移市民視線,集中譴責破壞立法會的是暴徒,甚或是狂徒,林鄭政府就可以金蟬脫
    更讓人懷疑的是當晚警隊發言人不斷發表公告,警告佔領立法會的人士要儘快離開,清場行動即將展開。但是,有心水清人士發現發言人的手錶顯示是五點,換言之,天網恢恢,露出馬腳,更能證實警方提早拍片,預告立法會有佔領行動。

痾屎唔出賴通識科
    反送中抗爭,年輕人勇武站出來,願意用汗水、流血、前途、牢獄、甚至性命換取香港本有的自由,就遭到上述無理諉過。但是,當建制派黔驢技窮之際,前特首董建華突然發表通識禍港論,自我責難一番,都怪自己當年推動通識科成為必修必考科目所致。於是,被計程車司機拒載的梁美芬議員馬上跳出來,高喊教育局要將通識科改為選修科,但就先遭到教育局秘書長抗辯說沒有證據兩者有關係,搞到灰頭土臉。
    有網民制作海報諷刺,董建華說通識令年青人出問題,那麼,讀通識就去示威,讀中文就寫革命文宣,讀英文就勾結外國勢力,讀數學就做假數,讀音樂就唱衰政府,讀地理就分裂國家,讀體育就做暴徒,讀化學就做整化學武器,讀電腦就做黑客,讀視藝就偽造文書,讀經濟就洗黑錢。
    網民真有創意,但同時點出為政者的愚民不遺餘力,不得不編造連篇用來遮醜的大話,或是哄騙市民,或是恐嚇市民。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