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學常識,有學水分為固態、液態及氣態三種,老師說固態比較穩定,但液態及氣態會容易受客觀環境影響,相對比較不穩定。沒想到,當代最頂尖的社會學家齊格蒙•包曼(Zygmunt Bauman, 1925-2017)就借用這個常識來告訴全世界,液態社會已經來臨了,其挑戰更遠超於我們所想像。
包曼認為,當今社會最重要的特質是「液態」。工業時代,強調的是靜止的空間佔據,現在是流動輕盈的變異至上。舊有資本主義式的大工廠,生產持久耐用的商品的時代即將被品揚棄,進入一個人的經濟年代,短小、高速且輕巧的產品大受歡迎,遊牧式菁英比傳統地主更善於掌握權力。
讀中學時,讀《三國演義》第一回第一句就是「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從來,社會現象如鐘擺效應,過去要大台,今天無大台,形勢變遷後,也許大台又要重新登台。
聽起來好像很刺耳,但稍為留意近日香港的「反送中
」示威,不得不承認液態社會的威力有多大。香港理工大學專上學院講師李峻嶸接受BBC中文訪問談到香港「反送中」示威時,形容這些小型零碎的抗爭為「野貓式抗爭」,這些低成本、具機動性的抗議,很容易令個別政府部門停運或是被迫取消一些公開活動,對政府有很大影響,短期內也難以推行有爭議的法例或政策。
早於二○一一年,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大前研一寫了一本《一個人的經濟:成熟市場也有大金礦》暢銷書,預示一個人生活的年代會來臨,不到十年,走進電器超市,已經找到一個人用的冰箱、洗衣機及電飯煲等。
在這本書裡,一開始就說這是個年輕人「想要」一個人生活、
中年人「愛上」一個人生活、
老年人「必須」一個人生活的時代。大前研一認為二十一世紀的三大趨勢正結合成一個巨大的經濟體,高齡化、少子化和網路化連鎖效應地形成了產值驚人的「一個人經濟潮」,這股潮流正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帶來無限的新商機。
一個人,是一種生活方式,要怎樣就怎樣,真是液態社會的寫照。但與此同時,透過資訊網絡的發達,既可以活在一個人世界的同時,亦能同步與人連結。無論是吃喝玩樂,抑或是在連儂場上寫個人感想,甚至是參與無大台號召的社會運動,都是一個人經濟的好作為。舉一個例子,近日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需要很多物資,建制派一定認為背後有金主在操縱,原來,有社工發現,許多物資竟然是支持社運的單身漢及獨居老人,用他們的綜援金或生果金來購買的。
無主管公司的液態管理時代
美國著名管理學者布萊恩•羅伯森(Brian J. Robertson)的名著《無主管公司:Google、Twitter、Zappos……都在用的新型管理制度》提到人人是領導,零管理反而更有競爭力、創造高績效,全體共治的無主管公司是未來的管理趨勢,
不僅讓組織策略更靈活、內部溝通與會議更有效率,減少官僚作風與障礙,還能每個人職權與責任更清楚、創造高績效,甚至任何事都搞得定!
不僅讓組織策略更靈活、內部溝通與會議更有效率,減少官僚作風與障礙,還能每個人職權與責任更清楚、創造高績效,甚至任何事都搞得定!
布萊恩打了一個比方說,無主管組織就像飛機一樣,配備了各式感測器,很多時候,組織往往會輕忽感測器已經傳送關鍵危險訊號,卻從未認真面對處理,尤其是從那些很不起眼的零部建發出的危險訊號,許多時候,飛機失事是小零件失靈引起。同樣,我們的社會如同充滿感測元件的組織,透過每一位組織成員的能力,能夠清楚意識到所處周遭競爭環境的變化,適時針對外界的實際變遷,快速回應處理各種問題。就如同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都有不同的天賦、背景、角色與專業領域經驗等等,所以很自然的,我們每個人對於事物的感知也會不同,因此有多重角度能夠面對外界變化。
工業時代的傳統組織模式已深入人心,尤其當時處於有穩定工作及固定收入是天大的事。於是,造就了大台,即馬克斯•韋伯說的科層官僚體制,人人各司及職,在面對傳統相當簡化或靜態的營運環境時,這種組織型態是非常成功,而且也足以應付那個年代的外在環境。但是,面對信息化及液態社會的來臨,無大台的世代登場了,即扁平化組織運作勝於科層體制。時至今日的後工業時代,傳統組織勢必面臨更顯著的新挑戰,無法滿足新世代快速變遷及動態複雜的競爭環境,所以現代組織急需擁有創新的營運方法,以提升組織營運的靈活性。而且,傳統組織的結構無法有效提升員工在工作上的熱情與創造力的啟發。總而言之,當前傳統的組織是必須要徹底變革,才能順應新世代創新的挑戰。公司組織如是,抗爭社運亦如是。
工業時代的傳統組織模式已深入人心,尤其當時處於有穩定工作及固定收入是天大的事。於是,造就了大台,即馬克斯•韋伯說的科層官僚體制,人人各司及職,在面對傳統相當簡化或靜態的營運環境時,這種組織型態是非常成功,而且也足以應付那個年代的外在環境。但是,面對信息化及液態社會的來臨,無大台的世代登場了,即扁平化組織運作勝於科層體制。時至今日的後工業時代,傳統組織勢必面臨更顯著的新挑戰,無法滿足新世代快速變遷及動態複雜的競爭環境,所以現代組織急需擁有創新的營運方法,以提升組織營運的靈活性。而且,傳統組織的結構無法有效提升員工在工作上的熱情與創造力的啟發。總而言之,當前傳統的組織是必須要徹底變革,才能順應新世代創新的挑戰。公司組織如是,抗爭社運亦如是。
「be water」:無大台的扁平式管理更具威力
「反送中 」示威爆出很多潮語,其中最盛行的莫如「be water」。翻閱文獻,這個說法來自香港已故武打巨星李小龍的武術哲學,意思是武者不應被形式所拘束,要像水一樣流動,既柔軟又剛強;既能適應萬物,又能匯聚為強大的力量,這就像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水是沒有固定的形態,可剛可柔,剛時威力可如山洪暴發;相反,柔時卻可兼容萬物,不與之爭,甚至靜如止水,這就與包曼所說的液態現代性不謀而合。
六月八日開始,「反送中 」示威一浪接一浪,「be water」非常湊效,已被定性為開啟香港社運2.0的新模式,「be water」是示威者奉行的運動哲學,用他們另一個流行潮語,就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專欄作家曾志豪六月二十五日也在香港蘋果日報撰文稱,「be water」用中共的術語,就是游擊戰術,「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目標不是佔領警察總部或者稅務大樓,只是騷擾你令你難受,打消耗戰。行動結束不等於「敗走」,水總有退潮,等待下次潮漲的磅礡氣勢。香港青年汲取二○一四年「佔領中環運動」的教訓,不迷戀佔領大台大場面,而是伺機點火抗爭,然後快閃,再另點火頭,務要收「星火燎原」的社運果效。
老子說:「上善若水。」荀子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個無為,一個有為,面對今天沒大台的世界,到底是無為好,還是有為好,的確是個懸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