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只有政治才會分左右兩派,連教育都分左右兩個派別,於是,形成左右兩種教育世界觀,在教育變革的實踐上呈現拉鋸戰。
台灣著名退休教育學者黃武雄自命是左派教育工作者,他認為:「世界是變動與後天,而相信每個人都有高度的可塑性,不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優劣,有著不可跨越的先天差異,故重視平等,重視社會正義與公平。每一個人類的幼兒都充滿無限可能,每一個孩童都擁有天生的敏感、無邊的好奇、參與世界、體驗世界的熱情與原始的創造力。人是在他與世界無窮密集的互動中,變成他自己。」
黃教授批評右派時說:「右的世界觀,相信永恆與先天,始終希望世界是靜止的、時間停留,美化過去、懷念往昔。因為變動把人推向陌生之境,造成不安全感,因此多數人趨向保守,反對變動,反對改革,除非生逢亂世民不聊生,或是遭受壓迫瀕臨絕境,人心才會思變。」目下諸國,當然包括澳門,仍沿用自農工業時代的教育方式,去培養人才,結果顯而易見是右派。掌教育權者仍醉心於「用昨天的教育手段與工具去培訓今天的孩子,卻要求他們成就能應對明天挑戰的能力。」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右派的教育世界觀正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一如作家幾米所言,到底是要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呢?端視所有教育持份者及教育掌權者的見識與果敢。換言之,教育改革正處於十字街頭,要向左走(假設等同往前走向信息社會)定向右走(假設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在農工業時代)。
看看兩位香港名人的教育灼見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程介明近日於香港信報撰文時說:「學習是人的天性,教育卻不是。教育是人類設計出來的系統。就學校教育而言,那是我們認為學生需要的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這樣的環境、內容與過程,並非學生自己選擇的。但是我們認為學生非要通過這樣的途徑不可。基本上,學生在傳統的學校裏面,只能是被動地學習。」可想而知,今天我們把一群充滿好奇創意的孩子困在系統的教育體制內,滿以為好心做好事,卻弄巧反拙,填鴨式教育體制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壓榨了孩子的創意,貶抑了孩子的個性。
連香港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日前亦於社交網絡撰文說:「作為個人,可以要清楚了解,為何現在仍然在做一些過去的東西呢?我們是否將成功真正的含義作出新的定義呢?作為家長,是否可以要求我們的孩子接受更適合的教育呢?我們的孩子能否得到一個能夠激勵他們的制度呢?能否提供一個能夠幫助孩子發揮潛能的學習環境呢?」
往左走迎向信息年代 往右走倒退在工農業時代
前述曾俊華先生去年成立Esperanza(薯片叔叔共創社)。Esperanza是西班牙語,意思是希望。Esperanza進行第一個工作領域是重塑教育,包括確定教育目標和定位的旅程,希望社會建立一個共同願景,要知道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目的是什麼,需要培養甚麼的技能給孩子學習。
不僅僅曾俊華,許多國際教育專家都嚴厲批評當前的教育制度問題,共同認為目前的教育體系以十九世紀工業時代的工廠生產原則作為藍本,效率與一致是最主要考慮元素。換言之,用這個工業時代的生產指標去看孩子,當所有小朋友都是一模一樣的罐頭處理,即所有孩子都「必須」有相同的興趣、優點、程度及學習需要。更可怕的是這個體系如神話般,可以根據一致簡單的測試,來獲取成績,藉此把學生分成聰明和愚蠢。
全球教育卓越國家芬蘭針對傳統的教育體制,進行了非常激進(radical)的改革,將於二○二○年前,正式廢除小學和中學階段的學科式教育,全面採取情境、主題式教學,讓學生從小培養跨領域學習的能力。如斯改革,首要卓越能合作的教師,然後建立教育集體作業,學校改革將需要大量不同科目教師間的合作。大約有70%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老師已經允諾為下一階段的新體制進行呈現信息的預備工作。赫爾辛基市教育發展服務處處長瑪妮恩(Marjo Kyllonen)表示,學科制度在過去兩百年做出許多貢獻,但現在需要更符合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體制。
日本提早在亞洲率先推動翻轉教室,把教育從教師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師生共同備課,師生亦師亦友,徹底執行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精神。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STEAM及慕課等適性教育模式應運而生,為在信息時代能進行個別有效創意學習提供良好條件。
當「教育」為「學習」服務是左派 當「學習」為「教育」服務是右
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理想,綜觀孔子的教育言論,堪稱為左派教育人師,因為孔子的教育完全以學生的學習為本,所以,在《論語》中,「仁」字出現了一百○四次,但進到每一個孔門學生的心坎裡的仁,又是變化萬千但又貼近個別需要。
今天,我們已進入信息年代,資訊科技讓我們可以更邁向孔子的教育理想,個別化教學已經不是奢談闊論,而是真的可以透過慕課及翻轉教室輕易達到。
當教育顯然被詬病為一套僵化的體制,而師生家長必須磨掉個性差異及需要,被逼套進這窄化的體制內,學習傳統的學科,透過老掉了牙的聽說讀寫背默,呈現出劃一的學習表現,這顯然是故步自封的右派教育世界觀的惡行。
自亞里士多德到今天的正向心理學家無不承認人是為了追求快樂幸福而生活,如果我們深信杜威所言,教育即生活,那麼,教育就是為了成就快樂幸福。從學習角度而言,人天性喜歡學習,當然喜歡能增進快樂幸福的學習活動,討厭苦學。今天,世界教育變革不正是往滿足孩子的好奇、個性、創意及快樂幸福而前行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