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多年的友人病倒了,住進醫院,情況危急,接到消息後馬上飛奔到醫院探望,真的嚇了一跳,原來得了紅斑狼瘡(以下簡稱紅病),而且是會引起腎衰竭的那一型。眼前的她似是一個素未謀面、歷盡滄桑及久病缺愛的孤獨老人。其實,算起來也已經闊別多時,這顯然也是都市人的通病,大家都很忙,無必要時一年才偶聚一趟,其餘時間,只會在網絡上問候,又或是過年過節送個電子貼圖而已。
友人的病不單號召了失蹤多年的朋輩一一歸隊,更召喚了我們對於這個近年常聽但不會深究的病高度關注。有一天,在探望期間剛好主診醫師巡房,再次請醫生解說紅斑狼瘡的病因及危害。原來,今天連西醫講話都很心理學化,甚至帶有濃厚的哲學味道。紅病是一個情緒病,病人長期陷於負面思維,心情異常鬱結造成。當然,不當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會加速病情,最後,身體內的死細胞長期排不走,導致血管閉塞,形成可怕的血管炎。從神經學角度來說,友人長年生活緊張,負責勇往直前的交感神經過度活躍,不但停不下來,也波及負責煞車的副交感神經啟動不起來,於是,自身的免疫力非常混亂,即會攻擊自己的免疫力。紅病會導致身體多個器官受損,皮膚呈現蝴蝶紅斑,體內供給活動的蛋白質大量流失。醫生說這是一個危疾病,無法根治,只能控制,要長期服食抗生素及類固醇,還要補充蛋白,而眾所周知這些藥物會產生許許多多的副作用及後遺症。
有一天,正在探望友人,剛好有中醫會診,中醫說這是一個血熱病,病人常年吃了許多熱毒的食物引致。當然,如同西醫的說法,不良的生活習慣及心情不佳亦是原因。中醫並沒有說此病無法根治,只是說要徹底清除身體內的熱毒顯然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工程,恆心與毅力是此病能否痊癒的關鍵力量。
聽了中西醫對於紅病的說法,亦非常好奇,於是,請教「高高老師」(Google),的確,在浩如煙海的網絡世界裡,為我們解說了紅病的根源及治法,當然亦出現莫衷一是的情況。不過,總的來說,紅病是一個長年不快樂累積出來的病。換言之,不管是病人的腦思維,還是心感受,都已被痛苦憂鬱打敗,要治好這個病,要學會重新愛自己,重新學習快樂生活。
到底澳門人快不快樂?讓我們先看看具國際權威的報告。2016年聯合國的《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世上十大最快樂民族均來自富裕社會:瑞士、丹麥、芬蘭、以色列、挪威、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新西蘭和哥斯達黎加。香港排名75位,澳門沒有加入排名。但是,澳門與香港比鄰,雖然很不科學,亦不難推斷說澳門人亦不會太快樂。當然,本地的幸福研究很多,且報告出的成績非常亮麗,如用已經不採用的GDP計算,澳門的確很前,應該很幸福。理工學院及其他機構亦做過相關調查研究,一般說如果快樂指數是100分,澳門人通常處於70分左右。要是說澳門人快樂嗎?好像非常見人見智,眾說紛紛。
若是從澳門人的教育來看,很難得出澳門人快樂的結論。近年澳門教育不斷改革,亦通過了一大批號稱可以發展出優質能力的法規及措施。可是,總體而言,仍然予人新瓶舊酒的觀感。傳統教育通常以3R代表,即閱讀(Reading)、寫字(Writing)及算術(Rithmetic)。無庸置疑,今天澳門的基礎教育,萬變不離這三個R,甚至有越來越多的教師及家長抱怨說,這些教育改革不但沒有讓孩子輕鬆學習,變得快樂起來,相反,看到小孩背著的書包更重,更無精打彩,學生留在補習社的時間越長,怎能快樂呢?
說到這裡,要介紹一本書名很嚇人的書,但看起來卻輕鬆易懂。這本書名為《喜悅的腦︰大腦神經學與冥想的整合運用》(The Mindful Brain: reflection and attunement in the cultivation of well-being),作者是世界著名的精神科教授 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 M.D.)。在這本書的第12章,標題是〈培育教化「心智」〉,就非常嚴厲批評傳統教育只顧教導孩子獲取外界的技巧與知識,是非常功利的教育訓練。但是,就一直缺乏自蘇格拉底及孔子以來的重要教導,即第4個R反思能力(Reflection)。蘇格拉底不是說過「沒有反省的生活是無意義」嗎?孔子說得更多,如「吾日三省吾身」及「學而不思則罔」嗎?我們一直視小孩的大腦前額葉作知識貨倉,拼命把各種有用無用的知識技能狂塞進去,卻一直忘記小孩的心靈教育更為重要。
現在的腦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有更密切的整合,我們的心臟不單會跳會供血,更是打開或關閉人們的快樂之門。腦袋會說謊,心不會說謊;腦袋可以透過語言假裝很快樂,但心只會如實呈現快樂與痛苦。專家說,心的敏感接收能力是腦袋的5000倍。可是,我們的教育及工作,只投資在腦,而嚴重疏忽及虐待我們的心,憂鬱症、焦慮症、各樣的精神病,甚至紅病就是不懂得如何反思,更不懂得放空放下,堆積無數解決不了的困苦而得出來的病。
新加坡是一個非常著重解難能力培養的國家,這個國家有許多擺明用孔子問題教學法為主軸的學校,週一到週五,每天上一個科目或領域,不斷透
過問題與反省,刺激學生思考與反思,增強他們的專注力,專注力好的學生,會進入「福流」(Flow)狀態,喜悅、慈悲、寬恕、專注等等的能力、修養及養生能力,都一一展現出來,這些能力不是教育當局、家長及學校夢寐以求學生該有的能力嗎?為何我們的教育總是捨近求遠、捨本逐末,原來
尼爾•席格在這本書裡告訴我們,我們自出生以來就具備這些能力,只待後天的啟蒙與開發。有趣的是,無論是蘇格拉底的產婆說,講到人出生時大哭,忘掉一切本有的知識能力,教育只是一門回憶的學問。中文的「育」字不是正正描繪一個倒過來的孩子生出來的過程嗎?
前說傳統教育要大力發展大腦的前額葉部份,務要堆積如山的學問擠滿腦袋瓜不可。這本書的作者所倡導剛好相反,要我們丟棄大腦前額葉的追逐遊戲,唯有透過呼吸、打坐、冥想,才能關閉大腦,拋棄對一切人事物不滿的評斷,回到內在,學會愛自己,與自己的內在自我好好相處,一切充滿生命的感覺及彈性才會重生。
今天,我們已經進入訊息醫學及量子醫學的年代,既新穎但又古老。出家人盤膝敲打木魚,既能讓身心平靜,但亦能夠提升無窮的學習專注力,更能促進身心靈的健康。都市人的交感神經已到了失控的境地,何來快樂!理想的工作,亮麗的學位及高升的GDP,都不能讓人快樂及健康。
來!邀請大家,閱讀這本好書,學習放下一切重擔,來到主的跟前來,慢慢放下,學習默想,活出當下的快樂,一切心病皆不藥而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