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5日 星期五

如何養出一個成人


        我最小的女兒文音上大一了,轉眼已去了一個月,我在電話裡問她可有思鄉病,她斬釘截鐵說沒有。頓時,我有點失落,我才發現,她沒有思鄉病,是我有思念女兒的病。靜下來後,我回憶當年去台灣讀書,真的患了很嚴重的思鄉病,歸根究底,那時代只能寫信回家,遇到急事亦只能到電訊局打長途電話打電報回澳。更重要的原因,我是一個「群腳仔」,一直到高三那年,才第一次離家去香港畢業旅行,突然間,遠赴台灣讀書,要一年才能回家,那有不思鄉的道理。也許是因為如此,我的思鄉病過了,就好像老人家說小孩發燒是發骨節一般,痊癒後就快高長大了。
                 世界真的變了,無論是大中小學,總有戰戰兢兢的直升機父母過度保護孩子,甚至參與本來只是給孩子的活動,如開學禮及新生訓練等。顯然,過去,我們如野孩子般的成長,今天,孩子卻像是被過度控養的溫室小花。到底當中是一回怎樣的事,如果你很想深入了解,並且想還孩子該有的成長空間,特意為大家介紹一本新書,名為《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別因為愛與恐懼,落入過度教養的陷阱,讓孩子一直活在延長的青春期》(How to Raise an Adult: Break Free of the Overparenting Trap and Prepare Your Kid for Success作者是 茱莉.李斯寇特-漢姆斯Julie Lythcott-Haims)。李斯寇特畢業於史丹佛大學文學院,同時也是哈佛法學院法律博士,曾在史丹佛大學擔任新生與大學部輔導主任。李斯寇特批評父母過多的保護、指導與期待,是否阻擋了這些自由,讓孩子失去學習做個「成年人」的機會?我們是否懂得太多、做得太滿、放手得太少?我們是在幫助孩子進入人生,還是變成保護他們遠離人生?許多高教育程度的現代父母,對於孩子大多呵護備至,經常過度積極地涉入孩子的生活與學習,甚至將此視為理所當然的父母職責。而曾為名校史丹佛大學新生主任的李斯寇特-漢姆斯,則嚴正地指出,這樣的教養方式恐怕大有問題。年復一年,她發現入學的大一新鮮人愈來愈仰賴父母,也有愈來愈多的父母干預處理孩子的學校作業、課外活動和職業選擇,不願孩子冒上失敗或失望的風險。然而,在如此照拂下長大的孩子,長大後更可能因少有機會培養自立的生活技能和解決問題的實力,而面臨工作、人際與生活上的適應困難,甚至因承擔外界的高度期許而引發心理疾創。最重要的是,他們失去了自己的人生。
      在本書中,李斯寇特將深入發掘、探察這個問題,希望向世人宣告過度教養對孩子身心的深遠損害、以及對父母本身的負面效應,更有甚者將可能對社會發展的前景造成不良後果。書中根據她的校務輔導經驗,加以各種理論例證與父母師長的訪談,並揉合現實生活的觀察與通識建議,引領父母如何循序漸進養出真正的成年人,並培育成熟開明的親子關係,同時也鼓勵父母先照顧好自己、不隨波逐流,朝更理想的教養方向堅定前進。李斯寇特以專家學者與教育現場工作者的角度點出問題,同時也以身為人母的角色自我反思,同理著現今父母因集體焦慮而導致過度教養的無能為力之感,細膩舉例、詳實鋪陳,一步步堆疊出想要改變的力道。
       本書特色包括三方面1.「過度教養」的影響,不只是教養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現代父母對孩子付出更多的照顧與教導,正面回饋卻似乎不如預期,究竟我們的教養出了什麼問題?過度的保護、指導與關愛,不僅是個別家庭的教養問題,更是影響整體發展的社會問題,值得我們一起反思與警惕。2.我們都忘了,我們該養出的不是「好小孩」,而是「好大人」。教養最終的目標,應該是養出一個心智、情感、能力都與年齡並進相襯的「成年人」。本書以此為中心思想,希望幫助父母平撫擔憂與恐懼,先放下亟欲為孩子鋪設成功坦途的急切情緒,而以更穩健的心態、更明智的愛,創造真實永續的教養效果。3. 在教養孩子之前,父母請先照顧好自己,完成自己的人生。換言之,為孩子犧牲自己的幸福的價值觀已經過時且沒有價值可言了。李斯寇特懇切提醒父母別為了教養孩子而失去自己的人生。當你能好好生活、工作與愛人,孩子就會以你的身影為榜樣,找到自己實踐成功、創造幸福的方法
       李斯寇特一開始就引用著名哲學家安東尼奧.馬查多(Antonio Machado, 1875-1939)的名言說:「旅行者,前面是沒有路的,路是走出來的。提醒父母切勿越俎代庖。根據研究結果、李斯寇特對一百多人做過的訪談,加上自己的親身經驗,得出的結論是:我們對成功的定義過於狹窄。更糟糕的是,這種狹隘而誤導的成功定義,已經致使我們傷害了這一代的年輕人──也就是我們的孩子。最主要的恐懼也許是:擔心孩子無法出人頭地。舉目望去,李斯寇特身邊盡是過度教養的證據,甚至在她自己的家裡也是。我們之中有太多人過度指導、過度保護,或過度涉入孩子的生活。我們對待孩子有如稀有珍貴的植物標本,除了阻擋他們可能面臨的一切考驗與損害,也提供審慎且精密度量的照顧和餵養。但人類需要一定程度的風吹雨打,才能應付人生不時拋出的更大挑戰。沒有體驗過人生現實的粗糙面,我們的孩子會像蘭花一樣,變得精緻,但缺乏能力,有時匱乏得嚇人,無法在現實世界中自力更生。為什麼教養這份工作,會從讓孩子準備進入人生,變成保護他們遠離人生,使他們無法自立生活?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我們需要停止因恐懼而教養,並且以更健康──更明智的愛──的方式,回到我們的社區、學校和家庭。藉由各種研究、並揉合現實生活的觀察與通識建議,本書將告訴你,如何將我們的孩子養育為成年人,以及如何蓄積這樣去做的勇氣。
       
李斯寇特劈頭就振臂高呼所有父母都不要再以作「直升機父母」為榮,這樣只會製造親子雙輸且孩子長不大的壞局面。李斯寇特強烈譴責「直升機父母」只會讓孩子缺乏基本生活技能,大家不是看到很多孩子連煮開水及炒蛋都不會嗎後面的原因是很多父母怕孩子的身體及心靈受創,以為這樣是失職。但是,很多父母卻帶著極高的期望逼迫孩子專心讀書,成為讀書的奴隸。為了讓孩子全神貫注讀書,甚麼家務事及生活技能通通拋到九霄雲外,漸漸,孩子只會往高分低能的敗局走。再者,我們毒害了孩子的工作前景,因為一切都掌控於父母手上,孩子只是一個執行父母期望的機器。到最後,父母自己也精疲力盡,何來有生氣活力與孩子同步成長,共同面對成長的挑戰。
       
李斯寇特認為要給孩子自由的時間,教授生活技能,教他們如何思考,讓他們能吃苦耐勞,讓他們規畫自己的路,才會讓自己及孩子免於成長的恐懼。
雖然,我曾經父母,親子教育工作者,教育學者,監督著過度干預的父母所做所為,但在思索這個議題的幾年裡,我慢慢地接受,自己和那些我曾經輕聲譴責的父母,其實沒有太大不同。在許多方面,我就是自己所寫的那些問題父母。別在停滯不前,快與孩子走上親子共成長的路上。  

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別因為愛與恐懼,落入過度教養的陷阱,讓孩子一直活在延長的青春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