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6日 星期日

點解貼紙街名牌燈籠咁受歡迎

 


    隸屬於市政署管理的部份街道名牌出現不同程度的損毀,當中約四百個街道名牌已進行更換。日前,市政署發出「街道名牌外判公司疑涉欺詐市政署報警追究」新聞稿,聲稱署方人員在巡查時發現,一批新安裝的街道名牌的名稱非按工藝要求以釉下彩燒成,存在偷工減料的嫌疑。鑒於事件涉嫌欺詐,已報警追究當事公司的責任,強調工程未「驗收」。有記者見到出問題的名牌都變「黃底」,且較此前多了一張「X」的貼紙並附街名牌編號,相信是署方所標貼。當中紅荷路基本全都有問題被標記,其他路的則,而有關工程仍未驗收

    日前,在網上社交平台瘋傳多張相片,在路環聯生工業邨附近有多個相信是新安裝的竪立式街道名牌竟變「貼紙名牌」,出現脫膠的情況,完全並非官方素來所指是八塊釉下彩瓷磚組成。該貼文旋即引爆網民熱議。

    市政署「貼紙街名牌」被騙事件備受關注,有店鋪隨即應景地推出貼紙街名牌紮作中秋燈籠,引起網上熱話。製作人麥先生受訪表示相關燈籠昨午已售罄,並笑言其手工「好穩陣」,志在紀念下、收藏下、抽下水,也沒了解他們會否拿出去公眾地方賞月遊玩一番。但若然是帶出去,他有信心這定會成為場上的一個「焦點」。

 

點解貼紙街名牌燈籠咁受歡迎

    澳門真是個與別不同的城市,在許多地方,路牌通常懸掛在紅綠燈柱最高的位置,又或是如香港的用鐵架撐起一個路牌,毫無特色可言。澳門的路牌自澳葡政府管治時代已有,無論是用水泥黏合在牆上,又或是特意在路旁造一個水泥柱再掛一個石碑,都會用傳統葡萄牙人喜愛的深藍色,以中葡對照字寫在白色的磁磚上,很有葡國磁磚畫的特色。歲月久遠,這款路牌已經添加上一份充滿葡國風情的公共裝置藝術,甚至成為許多遊客打卡的對象。其實,澳門許多旅遊紀念品店都有售袖珍的澳門路牌,從有磁石可以貼在家裡的雪櫃上,到鑰匙扣都有,真是林林總總,聽經營者說銷情都很不錯。  

    這款磁磚式路牌陪著很多代澳門居民成長,已經成為澳門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當我們走在街上,正要尋路時,不是舉頭看街頭街尾的牆上,就是看路中心花圃是否豎立著。甚至,很多朋友都會駐足,看看新馬路這個簡稱的街名,原來全名是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葡萄牙語是Avenida de Almeida Ribeiro。當然,還有很多很有趣的街名,如三層樓街、鴨巷、連理街、情人街、道德巷、美女巷、日頭街、跛腳梯等等,當然還有很多以名人及神父命名的街名,真是目不暇給,看中葡對照更是趣味盎然。也許,澳門人對路牌真的動了真感情,所以,當看到路牌字體模糊了,又或是被遮蓋了,都會生出憐惜之情。

當紙紮燈籠遇上城市公共裝置藝術

    澳門的節慶紮作立體圖形公共裝置藝術是一種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傳統藝術形式,融合了歷史、手工藝技術和節日文化,體現了中華文化中的敬神、慶祝與祈福傳統。多年以前,澳門政府將這傳統技藝與現代城市的公共空間結合起來,不僅保持了文化的延續性,還賦予其新的生命。紮作藝術的立體圖形通常圍繞節慶主題,如中秋節的月亮與兔子、國慶節的牌樓、聖誕節的聖誕樹及禮物堆、新春龍獅及生肖吉祥物等。利用竹、紙、布料等材料手工製作出巨大的立體結構,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節慶期間,這些大型紮作立體圖形通常安置在澳門主要廣場、街頭或景點,吸引眾多市民和遊客參觀和拍照,成為城市節慶氣氛的重要組成部分。

    澳門政府實在太悶蛋(boring egg),過時過節,在噴水池等地方,十年如一日,無論是農曆新年、中秋節、國慶、聖誕節都是堆滿紮作擺設,既無藝術氣息,亦讓市民看到很膩,真係頂唔順啊!所以,稍有創意的市民,靈機一觸,在傳統兔仔燈籠之外,設計出路牌燈籠,而且銷情理想,足見澳門市民多麼渴望特區政府能求新求變。

    在最多遊客打卡的地點噴水池,本來已經有很多富歐陸風情的美麗建築,如市政署大樓、郵政局、仁慈堂、還有玫瑰堂,不但是世遺景點,更被視為恆久的實物公共裝置藝術。當毫無藝術氣息的市政署,硬要把傳統紮作工藝塞進歐陸藝術味濃郁的噴水池,不但格格不入,更予人特區政府文化藝術素養水平不高的觀感。

    筆者曾多次撰文,批評節慶公共裝置設計的管理權限應該轉到文化局,而文化局亦應邀請本地藝術工作者競投相關設計,既可以鼓勵本土創作,支持本地藝術工作者。眾所周知,澳門許多藝術工作者都是業餘愛好者,如果有更多機會一展所長,獲得政府合理回報,就算貼錢,相信都有很多愛好者加入,一洗紙及布的紮作舊貌,讓市民及旅客每到一個公共空間,都能享見公共裝置藝術的美感。

去舊迎新,讓公共裝置藝術添新姿彩

    城市公共裝置藝術有兩類,一類如前述是古舊實物建築,另一類是因應節慶安裝上的臨時公共藝術,通常具有雕塑性、互動性或環境設計元素,旨在提升公共空間的文化價值、美感和社會參與度。這些裝置不僅是視覺藝術作品,還可能融入建築、科技和社會議題,常與城市景觀、歷史和當地文化緊密相連。由此得知,城市公共裝置藝術通常設置於城市的開放空間中,供市民和遊客自由觀賞或參與。許多公共裝置藝術通過觸摸、聲音、光線或其他互動形式與作品產生連接。這些作品通常是大型的,根據特定場地設計,與周圍環境、城市背景或自然景觀相協調。這些公共裝置藝術往往反映當地文化、歷史或全球議題,傳達藝術家的觀點和社會評論。這類藝術作品常常結合建築、科技、設計等多個領域,創造出創新且令人印象深刻的體驗。在澳門,古老的海上交通建築如松山燈塔,本來是用作夜間指引海上船隻運行,避免碰撞意外發生。隨著科技發達,今天的松山燈塔,已經變成一個紀念博物館,更好說是澳門城市的地標,甚至可以說一棟公共裝置藝術。

    節慶的公共裝置藝術通常具有慶祝與社交功能,並強調與節日主題相契合的美學與互動體驗。這類裝置設置於城市中的重要公共空間,營造出歡樂、凝聚力和文化共鳴的氛圍。節慶裝置通常要反映節日的文化背景與歷史,例如農曆新年的燈籠、聖誕節的聖誕樹或燈飾,這些裝置應該傳遞與節慶相關的符號、故事和價值。裝置藝術應考慮所在城市或地區的特有文化。例如,中國各地的中秋節燈會會結合當地特色,如蘇州的水鄉風格燈籠或廣州的嶺南文化主題,澳門亦應該慢慢形塑出自己的公共裝置藝術特色。節慶裝置通常需要具備引人注目的設計,具有強烈的色彩和燈光效果,吸引市民和遊客的關注和拍照分享。這類裝置通常會用於城市的廣場、商業區或公園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因而需要具備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近日,中秋及國慶的牌樓擺設已豎立在噴水池前,除了用牛高馬大兼笨重,真的乏善可陳,更遑論藝術美感。

    世界著名的節慶公共裝置藝術範例繁多,均值得澳門參考借鑑。如香港為展現地區特色,全港區議會自今年年初積極討論設立「打卡」地標。沙田區區議會近日再就「 沙田精神號」藝術裝置,展品將在沙田大會堂及沙田圖書館中間的平台展示,至明年二月下旬。據稱有助。又如日本每年十二月的神戶Luminarie光之祭典,街道上會裝點以數千盞彩燈,紀念阪神大地震並象徵重生與希望,這是日本最著名的光雕節慶活動之一。再如紐約洛克菲勒中心每年聖誕都會豎立一棵巨大的聖誕樹,當中精心懸掛的飾燈成為全球遊客慶祝聖誕的必去景點。每年元宵節期間,台北市會舉辦大型燈會,燈籠裝置結合當代藝術與傳統文化,吸引大量市民與國際遊客。

    要是特區政府仍然以觀光旅遊作為澳門的賣點,請認真思索,讓紮作工藝逐步退場,注入本地藝術工作者的創新公共裝置藝術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