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三月二十六日舉行口頭質詢大會,有多名議員關注青年、中高齡人士失業問題。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回應時表示,本澳青年失業的狀況非結構性,反映青年在選擇學科與市場出現匹配問題,在選擇教育或專業時應該考慮應與本地市場發展匹配。
工聯副會長、間選議員李振宇要求當局緩解結構性失業。他指出二○二三年第三季有九千多人失業,二十五到三十四歲人數最多,佔總失業人口的33%;至於失業人口學歷方面,高等教育最多,竟然佔49.5%,足證年輕以及高學歷人士是失業大軍的主體力。」李議員又指,不少有就業意願的中高齡人士因年齡因素或缺乏相應技能而難以進入職場,成為就業市場的弱勢群體,要求當局交代如何助該兩類人士就業;另一直選議員林宇滔亦提出,在大量外僱下,部分本澳高學歷人士卻面臨失業,這確是問題。即是說,不管學歷高低,有專業能力還是缺乏謀生技能同時超過四十五歲的人,都逃不過失業的厄運。李偉農司長續表示,本澳最新本地居民失業率2.8%,應有條件進一步下降,而去年第四季有四千三百多名青年失業,與疫情前的兩年相差2%至3%,七成失業青年基本上在六十天找到工作、部分當局甚至五十天完成他們就業配對工作,餘下比較找到文職或專業對口的工作。
「書中自有黃金屋」,是老師說了算呢?
小時候,語文老師會在課堂上搖頭擺腦地吟誦「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不斷勉勵同學要好好讀書,將來考個好大學,讀個有前途的科系,才會出人頭,幹一番事業,成家立室,開枝散葉。面對當下很多高學歷年青人失業,有誰再夠膽高喊這兩句曾經是我輩生存發展的金科玉律呢!
也許,回過頭來看這些我們曾經深信不疑的教誨,始覺悟時代已經不同,眼界亦應該從傳統走向開放現實。說真,近十多年,澳門大學入學率高大八成以上,現在,滿街都是大學畢業生,碩士博士生亦大有人在,那麼,為何多數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依然庸庸碌碌呢?近年,少子化席捲全球,許多名牌大學都提供免試入學的誘惑,只要高中成績在全級前10%,就可以免試進澳大、北大、台大,科系任選。許多人擔心一紙文憑無法築起黃金屋,讀完大學,再要讀個碩士博士,還要拿一大堆短期證書,才相信有張長期飯票。
「書中自有黃金屋」是李司長說了算呢?
誠如李偉農司長前述,本澳青年失業的狀況非結構性,反映青年在選擇學科與市場出現匹配問題,本澳青年在選擇教育或專業時應該考慮是否與本地市場發展是否匹配。言下之意,要讀就報讀「1+4」產業相關的學科,這些學科裡頭真的藏著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黃金屋」及「顏如玉」嗎?特區政府推進的「1+4」發展策略,當中的「1」是主線,指建設澳門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目標要求,促進旅遊休閒多元,而「4」則指同時持續推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和會商文體的大產業發展。當天有列席立法會質詢大會的教青局副局長丁少雄表示,近年本澳約六成的高中畢業生升讀與「1+4」產業相關的學科,相關情況呈穩定及上升趨勢。可見的現在,滿街都是待業的醫科畢業生,不久的將來,或許歷使重演,變成名牌高學歷畢業生成為失業大軍主力啊!
「書中自有黃金屋」是家長說了算呢?
既然讀了大學都沒有保證,為何還要不斷擴大大學名額?為何父母及學校還不斷創造條件送孩子上大學?因為,今天的大學教育已經很像操作電腦一樣,如果連電腦基本操作技能都不會,一定是個現代白癡;但是,就算電腦技術精良,亦不代表很有優勢。再者,今天的大學已經變成普及教育的進階版。從正面看,大學的知識及氛圍體驗,將有助於成為一個通情達理的人。但就難以保證會有「黃金屋」及「顏如玉」的必然成果啊!當然,也有人說,既然這樣讀大學還有必要嗎?何不直截了當的學個技術,日後肯定就業無問題。
「書中自有黃金屋」是學生說了算呢?
筆者從小就被視為愚蠢的學生,成績表上的評語總是「資質平平,極待改善」。到了高一,班主任的評語改為「天資駑鈍,理解力極待改善」。我家兄姊常嘲笑我死讀書。見笑了,上天關了一道門,會為你開一扇窗。憑著超強記憶力,成績還算前列。可是,就與「死讀書」、「讀死書」及「讀書死」結下不解之緣。其實,這三句同字不同義的話有三個組合:
1.「『死』讀書」就是死記硬背,囫圇吞棗,搬字過紙,不能學以致用。甚且,這種人只知讀書,對周圍事漠不關心、視野狹窄、盡信書、與社會世界脫節,是名正言順的「書呆子」。也許,他們真的篤信讀書可以換取「黃金屋」及「顏如玉」。當然,古往今來,的確有不少讀書人憑優異學業賺取豐厚的回報,甚至迎得美人歸。
2.「讀『死』書」指把書讀「死」,大抵歸究於將自己貶抑成讀書的奴隸,要是明白讀書為求明白人生的真諦和生存的樂趣,就不會萌輕生之念了。這令筆者想起《荀子》中的一句:「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意思就是書被我們役使,而不是書奴役我們。我當你能役使書時,這就是說在汲取書中精華的同時又不會受其主導,那就可以體會書中如「黃金屋」及「顏如玉」的美妙之處。
3.「讀書『死』」表示因讀書而死。古時讀書人最大的生存意義在於科舉考取功名。要是名落孫山就會遭人白眼,甚而鬱鬱而終。現代沒有科舉,可是莘莘學子的讀書壓力依然龐大,每年因學業而輕生者不計其數,「黃金屋」及「顏如玉」頓成泡影。
「書中自有黃金屋」是大數據說了算呢?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可以是很崇高的讀書理念,「黃金屋」及「顏如玉」只是精神生活的借喻;當然亦可以是充滿功利主義色彩,古代求功名利祿,現代求錦衣玉食,家有嬌妻。著名奇幻小說《哈利波特》作者喬安娜.羅琳(Joanne
Rowling )自小就愛讀書,尤其愛讀奇幻小說。高中畢業沒考上牛津,反而考上艾希特大學攻讀法語及古典學,一度經濟拮据,也曾因離婚喪母而喪志,但這些困厄的際遇反而帶給她豐富的創作靈感。連她自己都沒想到,《哈利波特》熱賣超過四億本,身家大概有5.6億英鎊,她真的打造了自己的「黃金屋」。曾經離婚再婚,「顏如玉」失而復得。
隨著科技發達,人類從甲骨走向竹簡,再走向紙本,現在是電子書時代,一切的書幻化成隨時在網絡上調閱的數據,愛剪裁的段落頃刻就能下載。紙本時代,讀書要靠毅力,講堅持,懷理想,擅想像。今天,大數據時代,一切的詩書都能配上精彩的圖文,甚至VR技術直達現場。
「書中自有黃金屋」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讀書人說了算呢?
古有蘇秦為求聞達於諸侯而懸樑刺股,寒窗苦讀;亦有如宋朝大文豪蘇軾讀書自得其樂。蘇軾被貶官在鳳翔府任職時,貧困的董傳曾與蘇軾相從。董傳當時生活貧困,衣衫樸素,但他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平凡的衣著掩蓋不住他樂觀向上的精神風骨。於是,才啟發蘇軾寫上千古佳句「腹有詩書氣自華」。
一代奇才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是十七世紀偉大的哲學家。他寫的《論讀書》滿是格言警句,其中說:「當獨處或退居時,讀書可供樂趣。當高談闊論時,讀書可供文雅的表現。當處世判事時,讀書能助發揮才能。讀書太慢的人是怠惰,為裝潢而讀書是矯情。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哲學使人深思熟慮,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及修辭學使人善辯。總之,讀書能陶冶個性,消除心理障礙,對於行事為人和修養,均有莫大裨益。」
沏一壺香茶,燈下月下與古今文人雅士互訴心聲,「三更有夢書當枕,千里懷人月在峰。」儘管「黃金屋」及「顏如玉」似是海市蜃樓,不亦樂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