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5日 星期四

三齣少年電影給孩子的生命教育啟迪

 

 

    每年三月,日本厚生勞動省都訂立為「自殺對策強化月」,據據統計,二二二年年自殺人數為21,843 人,中小學及高中生自殺人數更高達512人,創上世紀一九八年以來的歷史新高。更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香港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少年自殺率創歷年新高達到12.2、即是每十萬這個年齡層的年青人有12.2人死於自殺,高於國際指標。澳門青少年自殺數字不斷攀升,可怕到政府都不太願意獨立計算。無論是日本,香港及澳門,政府都搞盡腦汁,各出奇謀,務要遏止青少年自殺高企狀況,可是,成校還是不理想。本欄曾多次提及,孤獨死是一切自殺的主要死因,陪伴是非常重要,也許重要過去看精神科醫師。如果能陪伴青少年一起看他們感同身受的電影,再作深入的同理討論,未嘗不是一個另類生命教育的好方式。

 

《白日之下》的弱智少年明仔的生命教育啟迪

    《白日之下》的主題雖然是講老人院虐老的真實故事。其實,在香港這個金錢至上,利益先行的社會,政府只給予微不足道的開支用在老人福利,更嚴厲的批評是,凡是回報率低的社會邊緣人士服務,都是不肯花錢的。所以,許多香港的非法老人院都是老少並擠在一個非常骯髒狹隘的空間等死。

    由周漢寧飾演心智僅有六七歲的明仔,外表是十多歲的少年,口齒不清,甚至不能自控自理。明仔與母親相依為命,五十多歲的母親做勞動工作,工時長人工低,但很愛明仔,雖將明仔托於「彩橋之家」,但一有時間便會探望兒子。可是,院方人手不足,明仔常受到姑娘的毒打,明母心疼得很,只好將兒子接回家同住,但開工時只能獨留明仔在家,始終未能兼顧,無奈再次將兒子送回院舍。明仔其實在院舍終日惶恐,因為耳聞目睹,甚至親身經歷嚴苛的虐待,毫無安全感,又無人可以陪伴傾訴,到最後,為了逃避姑娘虐打,爬出窗外,不小心摔死。

    明仔雖然是個智障人士,但院裡只有另一個智障女看出他的善良與敏銳,更只有余香凝主演的記者凌曉琪懂得欣賞他的畫作。雖然很多觀眾不認為明仔的戲份有作為。但是,與其他主配角對比,凸顯明仔更展示善意及樂於幫助別人。再者,不要以為智障童沒有夢想,只是他的夢想都在他的畫裡,可惜,他的畫中話無人主動陪伴解讀,然後恰當地伸出援手。

  

《年少日記》袖手旁觀的弟弟有俊的生命教育啟迪

    「不要放棄,總有一天你會成為你想成為的大人!加油!」是低自尊的哥哥有傑心愛的漫畫的座右銘,亦是他的精神支柱。然而,隨著漫畫家的逝世、關愛他的鋼琴老師被辭退、父母不睦、師友鄙視,一點一滴的輕蔑亦一分一寸地摧毀僅存的自尊及純真;就連失眠想去看精神科醫生,也被母親拒說是瘋子才會去的地方。他也試著找解方,如教弟弟大聲呼喊會舒緩心底的不快。可是,一切努力都徒勞無功,終於走上絕路。

    如同《白日之下》的明仔,很多不善於表達,甚或無人關注的孩子,總喜歡尋找最後且隱密的方法,就是畫漫畫,又或是寄情漫畫,甚或是從含蓄到公開哀求很不捨得鋼琴老師等。如果我們能多走進孩子的臥室,坐在他們的床邊,問問他們為何如此喜歡讀或寫漫畫,又或是討論他寫的日記,然後跟他們聊一會,也許就能挽救一個又一個孤獨的靈魂,甚至陪伴他們走回人生的光明康莊路。

 

《蒼鷺與少年》中蒼鷺引領少年牧眞人帶出的生命教育啟迪

    高齡八十二歲的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剛剛推出新動畫片《蒼鷺與少年》,即是他在《風起》相隔十年後,再度捲土重返影壇之力作。在戲院上映前,謝絕一切劇透、劇照預告全無曝光,保持神秘感引發觀影熱潮。故事講主角牧眞人的母親久子居住的醫院意外失火喪生。三年後,作為軍需工廠經營者的父親正一與母親的妹妹夏子再婚,牧眞人隨著工廠一同疏散到母親的家族所在地。在那裡,夏子的已故舅公(真人的曾舅公)建造了一座大宅,宅內有一座高塔,住著一隻蒼鷺。眞人對此感到好奇,試圖從被掩埋的入口進入,但卻被宅邸外又有一座的僕人們勸阻了。但是,為尋找種種讓人費解的事故真相,牧真人鍥而不捨,在蒼鷺的帶領與救援下,破解一切迷團。牧真人經歷兩年的探險,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落幕。之後,牧真人與家人過著幸福和樂的生活。電影結束在一家人返回東京、真人聽見夏子媽媽的呼喚離開自己的房間的時刻。電影裡高塔世界中的重重角色,映照現實平凡人、獨裁者、掌權者的生存困境,隱隱批判父權專制社會的荒誕,也藉由多重時空交疊的劇情,重塑母子關係的裂痕,隱喻死亡何以即是新生的哲思等等。

    當然,這是一齣讓人撲朔迷離的電影。可是,《蒼鷺與少年》的故事,靈感源自於吉野源三郎在一九三七年發表的同名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它講述一個十五歲的少年面對個人成長、貧困和戰爭的種種思索經歷。事實上,蒼鷺的日文為「サギ」,發音則是「Sa-Gi」,這和日文的「詐欺」讀音完全一模一樣,而電影中的蒼鷺,一開始就是誘騙牧真人,最後兩人卻還因此成了最好的朋友。而真人的代表就是「真誠」、「正直」和「善良」,雖然他也因為走偏而傷害自己、欺騙他人,但最後依然能走回正途。

 

三齣戲三個躁動不安的少年發出生命教育的求救信息

    《白日之下》的主場是老人院,所有的院友都因為不同的弱勢原因而住在同一屋簷下。明仔雖然不是主角,戲份亦不多,但是,筆者深信,導演很想告訴大家,人不是到了年邁才會受到孤獨的煎熬,不是老人才會受到冷冰冰的照護,不是老人才會想找個人傾訴心聲。就算是只有智商六七歲的明仔,都很想跟人訴說他在老人院裡所見所聞,都想透過畫作為院友發出生命救援的呼號。要不是這份熱切的關心,記者曉琪不會想到老人會在院舍裡受到更無情的虐待,就是在天台無遮無擋,全身赤裸被冷水喉噴洗全身。

    蒼鷺與少年兩個就是彼此最好的映照,象徵著生命的真意,取決於你用甚麼態度看人生。也許,無論生活在甚麼樣的時代,都應該用最純真的信念活下去,甚至,無論是真實或虛幻,甚麼是真、甚麼是假?似乎也暗示著唯有自己成為好人,才能帶來更好的世界。

    《年少日記》的主角有俊從袖手旁觀的弟弟,變成長大後事事關心,樣樣以人為本的中學老師,都是因為看到哥哥日記,才感受到只有十歲的哥哥,原來已經是個孤獨老人的靈魂。有俊不想有人步哥哥的後塵而無人伸出援手。有俊雖然是個平凡無作為的中學老師,但他被學業優異成績冰封多年的靈魂,果然重新熾熱起來。因為,他終於覺悟,只有充滿生命熱忱的老師才能陪伴學生走出冰冷孤單的人生。

    《蒼鷺與少年》中的蒼鷺與少年從互不信任到莫逆之交,是因為兩者都很想看清眼前的世界,更想尋覓出美麗新世界。牧真人本來只相信世界是充滿殘酷悲量涼,但是樂天幽默的蒼鷺卻引領牧真人知道,悲慘世界的盡頭就是亮麗的人生。

    本來,人生該如宋朝詩人辛棄疾所言,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今天的愛上層樓,就是要有人陪伴、手牽手、扶一把,才能登高望遠。這個一千年前的詩人,竟然超越時空,知道少年都會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可是,只要大家願意,不必專業知識,都可以成為陪伴者,與孤獨的少年一起道天涼好個秋。

    語人老師說,愁是離人心上秋的意思。當今的社會,物資豐厚,人際交往頻密,可是,沒有比這個世代的青少年更孤寂。愁源自人分離,更感到晚秋的蕭瑟。別只關注青少年的學業,更要關注他們有意無意之間發出的生命求救信息,且給予馬上正面的回應,更要與他們結伴同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