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新學年的到來,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在政府網站上呼籲家長陪伴子女為新學年做好開學準備,將繼續與學校和家長攜手合作,讓學生享受新一年的校園生活。
過去幾年,青少年自殺的確讓政府很苦惱,陷於無計可施之困境,所以,新學年,首要的呼籲,當然是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家校必須全力以赴協助學生做好開學適應,主動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家長亦應多注意子女的作息時間及健康情況,關心其校園生活及合理安排學習和餘暇活動,培養子女主動學習,建立自信。
教青局真是用心良苦,與學校和書店加強合作,連「送書到校」便利家長和學生購買課本都設想周到,可是,暑假的書店,仍然排滿買書領書的長龍。教青局真是思慮及照顧周詳,連提前準備好校服、書包、文具等上學用品都要說,甚至細心提點家長及學生樣詳閱學校開課通知。
教青局沒說錯,九月仍然是超強颱風及暴雨突襲的季節,家長和學生應時刻保持警覺,做好開學出行規劃,注意安全。倘遇有惡劣天氣而宣佈停課,學校會保持大門及校舍開放,安排人員照顧已抵校學生,為其提供適切的教育活動,家長無須急於前往學校接回子女。倘學生遇有不可抗力原因而遲到或缺勤,學校應視實際情況酌情處理。教青局已與交通事務局及其他相關單位緊密聯繫,並請學校適當處理因不可預計的交通情況而導致遲到的學生,確保開學日順利進行。同時,呼籲家長和學生應及早規劃開學日的出行路線,提早出門,多留意行政當局就道路使用、公共交通和各口岸通關安排的公佈;若乘坐校車,家長應提早了解當天的接載安排和教導子女注意乘車安全。
也許,只能用苦口婆心,無微不至來形容教青局的種種舉措。開學了,的確有很多要準備,不知道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及家長可有想到科技一日千里,AI及ChatGPT已經對我們的生活、職業,甚至學校教育構成史無前例的衝擊。幸好,九月四日,教青局龔志明局長巡視學校時,宣稱今學年重點微調「課程框架」及「基本學力要求」,會與教育界調研,冀加入人工智能等內容,強化科技教育。當AI遇上仍然以教科書及教師主導的學校教育時,到底該做怎樣的準備呢?
AI是主角、教科書是配角
教科書(textbook)是國家或學校根據其設置的科目而編撰出來的課本,方便教師在課堂教學,亦方便學生學習及覆習。教科書歷久不衰,主要原因是其實用功能非常顯要,一般而言,教科書會按照教師與學生的能力與程度要求,順著知識從易到難、從淺入深、從簡到繁、從廣到深的邏輯編排,是為了達到教與學的目標的重要工具。
學校的主要存在價值就是透過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所以,教科書就是盛載著教師準備要教給學生的知識,換句話說,教科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再者,教科書其實人類知識累積的文化精華,編撰教科書的目的就是要一代又一代傳承文學、科學、政治、思想等領域的文化精華。所以,有教育學者說,教育是傳遞文化及創新文化的重要手段,而教科書在其中就擔任了顯著的角色。再者,教科書的許多內容亦成為考量學生的材料,所以,學生要背誦及理解教科書的所有內容,才能通過評核升班。
舉一個有趣的例子,英國的構成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 在單一制主權國家的英國內部,容讓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有更大的自主權。所以,英國的教育制度非常多元,教科書顯然無法滿足不同地區的教育需要。故此,英國只有國定課程(national curriculum)或(Syllabus),一般學校老師只按課程指引自編教材。面對當前的AI對教育的衝擊,英國當然容易應付。
AI甚至ChatGPT出現,顛覆了紙本教科書的影響力,傳統的課本不會與學習者產生互動的關係,可是,在手機、Ipad、電腦屏幕前,學習者就可以跟活生生的教科書產生強烈的互動。今天,小孩子是數碼世界的原住民,五感學習已超越了教科書的聽說讀寫學習,換句話說,紙本教科書只能退居於傳達資訊,但論及能讓學生學思行並行,也許AI就能派上用場。
學會問問題,師生才能打開個別化教與學的知識大門
訊報 杏壇諍語 新學年可有想過讓AI重塑學校教育 吳又可 為迎接新學年的到來,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在政府網站上呼籲家長陪伴子女為新學年做好開學準備,將繼續與學校和家長攜手合作,讓學生享受新一年的校園生活。 過去幾年,青少年自殺的確讓政府很苦惱,陷於無計可施之困境,所以,新學年,首要的呼籲,當然是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家校必須全力以赴協助學生做好開學適應,主動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家長亦應多注意子女的作息時間及健康情況,關心其校園生活及合理安排學習和餘暇活動,培養子女主動學習,建立自信。 教青局真是用心良苦,與學校和書店加強合作,連「送書到校」便利家長和學生購買課本都設想周到,可是,暑假的書店,仍然排滿買書領書的長龍。教青局真是思慮及照顧周詳,連提前準備好校服、書包、文具等上學用品都要說,甚至細心提點家長及學生樣詳閱學校開課通知。 教青局沒說錯,九月仍然是超強颱風及暴雨突襲的季節,家長和學生應時刻保持警覺,做好開學出行規劃,注意安全。倘遇有惡劣天氣而宣佈停課,學校會保持大門及校舍開放,安排人員照顧已抵校學生,為其提供適切的教育活動,家長無須急於前往學校接回子女。倘學生遇有不可抗力原因而遲到或缺勤,學校應視實際情況酌情處理。教青局已與交通事務局及其他相關單位緊密聯繫,並請學校適當處理因不可預計的交通情況而導致遲到的學生,確保開學日順利進行。同時,呼籲家長和學生應及早規劃開學日的出行路線,提早出門,多留意行政當局就道路使用、公共交通和各口岸通關安排的公佈;若乘坐校車,家長應提早了解當天的接載安排和教導子女注意乘車安全。 也許,只能用苦口婆心,無微不至來形容教青局的種種舉措。開學了,的確有很多要準備,不知道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及家長可有想到科技一日千里,AI及ChatGPT已經對我們的生活、職業,甚至學校教育構成史無前例的衝擊。幸好,九月四日,教青局龔志明局長巡視學校時,宣稱今學年重點微調「課程框架」及「基本學力要求」,會與教育界調研,冀加入人工智能等內容,強化科技教育。當AI遇上仍然以教科書及教師主導的學校教育時,到底該做怎樣的準備呢?
AI是主角、教科書是配角 教科書(textbook)是國家或學校根據其設置的科目而編撰出來的課本,方便教師在課堂教學,亦方便學生學習及覆習。教科書歷久不衰,主要原因是其實用功能非常顯要,一般而言,教科書會按照教師與學生的能力與程度要求,順著知識從易到難、從淺入深、從簡到繁、從廣到深的邏輯編排,是為了達到教與學的目標的重要工具。 學校的主要存在價值就是透過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所以,教科書就是盛載著教師準備要教給學生的知識,換句話說,教科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再者,教科書其實人類知識累積的文化精華,編撰教科書的目的就是要一代又一代傳承文學、科學、政治、思想等領域的文化精華。所以,有教育學者說,教育是傳遞文化及創新文化的重要手段,而教科書在其中就擔任了顯著的角色。再者,教科書的許多內容亦成為考量學生的材料,所以,學生要背誦及理解教科書的所有內容,才能通過評核升班。 舉一個有趣的例子,英國的構成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 在單一制主權國家的英國內部,容讓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有更大的自主權。所以,英國的教育制度非常多元,教科書顯然無法滿足不同地區的教育需要。故此,英國只有國定課程(national curriculum)或(Syllabus),一般學校老師只按課程指引自編教材。面對當前的AI對教育的衝擊,英國當然容易應付。
AI甚至ChatGPT出現,顛覆了紙本教科書的影響力,傳統的課本不會與學習者產生互動的關係,可是,在手機、Ipad、電腦屏幕前,學習者就可以跟活生生的教科書產生強烈的互動。今天,小孩子是數碼世界的原住民,五感學習已超越了教科書的聽說讀寫學習,換句話說,紙本教科書只能退居於傳達資訊,但論及能讓學生學思行並行,也許AI就能派上用場。 學會問問題,師生才能打開個別化教與學的知識大門
過去,我們透過上網,用Google搜尋器會幫助我們找到有用的資料,這些資料是以分析擴張的方式出現。其實,很多教科的資料已經可以瞬間找到,於是,背誦教科書顯然已經沒有必要。再者,ChatGPT的出現,某程度上與Google搜尋器的功能大異其趣,需要透過問一個好的問題開始,然後電腦會在演算法的驅動下,統整出一個最貼近的回答。換言之,善問是當前AI世代必須具備的學習能力。如果學校還是以填鴨灌輸式去教導學生,豈不是跟當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相違背,別忘記,他們已經是AI世代的原住民,而行政當局及學校,甚至家長很可能是新移民,是否又想過要有充足的準備去啟動孩子的學習好奇心,教導他們善問的技巧放在學習的首位呢?
AI時代老師的定位大升級:從經師升為人師 一直以來,學生的學業表現就等於教師的績效指標,AI教育世代,這樣的想法已經過時,因為,學生的學習來源已不單靠老師,ChatGPT其實已經在學生的課餘學習中擔當了很重要的角色,如寫作文、做美術作業等,只不過不是在課堂上讓老師看到而已。所以,家長也好,學校也好,甚至政府也好,都應該建立一個重要的共識,容讓學生的部份學習空間交給AI,利用線上線下的學習資源,進行全方位的學習。 學校是否仍然是學習學科知識的地方?學科指中英數理化文史哲商,非學科指術科,即勞音體。互聯網,包括Youtube、zoom class、master class等能否代替學校與老師?在傳授知識方面,學校與教師的獨特價值是甚麼?也許就是輔導學習。學生可以裡用ChatGPT先把作業的初稿作好,然後由教師引導學生查證錯誤,以及增添學生的個性色彩,最後成為學生獨一無二的作品。 所謂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一般受過專業訓練的老師就負責傳授知識,這就是我們可以作為「經師」或稱之為「教書匠」。但是,此類教師常有以下三項盲點:(一)窄化學習的內涵,以知識為主軸,忽略情意與日常生活的結合。(二)扭曲教育的本質與目的,全以升學為導向,競爭為手段;(三)缺乏自我反省與自我充實的能力,常把學生的問題,歸責於學生、父母、家庭、社會及整體教育制度設計不當等外在因素。 理想的「良師」應該是「經師兼人師」。教育的唯一目的是要培養人成為有良知的,讓自己快樂亦讓別人快樂的人。因此,能以此為理念,積極涵養教育專業的知識與能力並以「教人」為職志,建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力求教育本質的實踐與目的的達成,此類教師足以稱為「人師」。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AI教育時代,給我們一個必往人師推進的挑戰,大家準備好嗎? |
|
|
過去,我們透過上網,用Google搜尋器會幫助我們找到有用的資料,這些資料是以分析擴張的方式出現。其實,很多教科的資料已經可以瞬間找到,於是,背誦教科書顯然已經沒有必要。再者,ChatGPT的出現,某程度上與Google搜尋器的功能大異其趣,需要透過問一個好的問題開始,然後電腦會在演算法的驅動下,統整出一個最貼近的回答。換言之,善問是當前AI世代必須具備的學習能力。如果學校還是以填鴨灌輸式去教導學生,豈不是跟當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相違背,別忘記,他們已經是AI世代的原住民,而行政當局及學校,甚至家長很可能是新移民,是否又想過要有充足的準備去啟動孩子的學習好奇心,教導他們善問的技巧放在學習的首位呢?
AI時代老師的定位大升級:從經師升為人師
一直以來,學生的學業表現就等於教師的績效指標,AI教育世代,這樣的想法已經過時,因為,學生的學習來源已不單靠老師,ChatGPT其實已經在學生的課餘學習中擔當了很重要的角色,如寫作文、做美術作業等,只不過不是在課堂上讓老師看到而已。所以,家長也好,學校也好,甚至政府也好,都應該建立一個重要的共識,容讓學生的部份學習空間交給AI,利用線上線下的學習資源,進行全方位的學習。
學校是否仍然是學習學科知識的地方?學科指中英數理化文史哲商,非學科指術科,即勞音體。互聯網,包括Youtube、zoom class、master class等能否代替學校與老師?在傳授知識方面,學校與教師的獨特價值是甚麼?也許就是輔導學習。學生可以裡用ChatGPT先把作業的初稿作好,然後由教師引導學生查證錯誤,以及增添學生的個性色彩,最後成為學生獨一無二的作品。
所謂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一般受過專業訓練的老師就負責傳授知識,這就是我們可以作為「經師」或稱之為「教書匠」。但是,此類教師常有以下三項盲點:(一)窄化學習的內涵,以知識為主軸,忽略情意與日常生活的結合。(二)扭曲教育的本質與目的,全以升學為導向,競爭為手段;(三)缺乏自我反省與自我充實的能力,常把學生的問題,歸責於學生、父母、家庭、社會及整體教育制度設計不當等外在因素。
理想的「良師」應該是「經師兼人師」。教育的唯一目的是要培養人成為有良知的,讓自己快樂亦讓別人快樂的人。因此,能以此為理念,積極涵養教育專業的知識與能力並以「教人」為職志,建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力求教育本質的實踐與目的的達成,此類教師足以稱為「人師」。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AI教育時代,給我們一個必往人師推進的挑戰,大家準備好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