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四日,特首賀一誠列席立法會接受議員提問,有議員非常關心澳門出生率持續下降,少子化令部份弱勢學校收生下足,縮班裁員危機浮現。賀特首表示:「為了穩定教師團隊,目前受資助學校每班收生人數已放寬至二十五人的最低標準,班師比優於香港和內地,面對少子化危機,政府在資源上已盡晒力。」
據了解,澳門去年新生嬰兒只有四千三百四十四人,出生率下跌至6.4%,是自一九八五年有記錄以來的歷史低位,正所謂低處未見低,以目前澳門的社會經濟情勢研判,生育律回升的可能性很低。有來自教育界的直選議員表示,有學校反映收生情況不理市想,部分年級更勉強開得一班,需要削減教職員人手。根據二○二一學年就讀教育高等學位的學生達二千五百二十二人,眼前有超過七百位師範畢業生就業前景不明朗,希望政府再投放資源繼續為優化師生比創造條件,支持各校招聘更多專科教師開辦特色課程,協助收生情況未如理想學校優化升級。賀一誠表示:「關注到少子化趨勢令教師人手過剩現象,明白很多學校想辦一條龍,由幼稚園到高中,社文司正重新評估未來學額和開班需求,以免出現資源錯配的情況。他又希望原來想擴充的學校再想一想,冷靜思考未來規劃。目前受津助學校每班人數是二十五至三十五人,教青局已調整至二十五人下限,「如果連二十五人都收唔到,無可能變成私塾一對一」。
澳門面臨出生率創新低及老齡化雙面夾擊,老齡化及少子化趨勢日益嚴重,正是蠟燭兩頭燒。話說回來,少子化對學校教育的衝擊不僅僅是澳門獨有有的問題,是一個全球化的現象,正所謂他山之石,也許參考別國的經驗能有助於澳門制定政策來應對。同時,千里之行,亦應該好好從自身出發。
澳門全球少子化名列前五名
一直以來,總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TFR)都是探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與人民生活質素的重要依據,換句話說,它代表社會福利制度、稅收、教育基礎等條件,也同時牽涉到人口老化、高齡化等國家組成結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育率過高未必是件好事,如印度及非洲非常貧窮的國家就是例證。但是,生育率低甚至是持續低到已開發國家的標準值以下,就值得好好關注及想方設法改善。
總生育率是指一個世代的育齡婦女按照目前的年齡別生育水準,在無死亡的情況下,渡過其生育年齡期間以後,一生所生育的嬰兒數或生育率,一般是指十五歲到四十九歲可生育的年齡為準。而前述所說的6.4%只是粗出生率,是指當年每一千人中人口之出生人數。
根據美國(USA)中央情報局(CIA)的《世界概況》(The World
Factbook)統計,一般已開發國家的生育率,至少須達到約2.0,才能維繫出生和死亡的水平,在世代交替的情況下,維繫國家正常的發展與運作。而生育率的數據,係指平均每位婦女一生中所生育之子女數,數字愈高代表胎兒數愈多,全世界生育率最高的國家是尼日(Niger),生育率達6.82,意即平均每位婦女生6.82個孩子。二○一八年世界的總和生育率約為2.4,許多先進國家生育率不足2,例如美國約是1.8,德國是1.5,日本是1.4,中國大陸的總和生育率已經降至1.1,都低於平均可接受的指標。台灣、新加坡、香港及澳門的總和生育率都低於1.2,屬於世界超低水平。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澳門人的壽命亦延長了,可是,生活環境的改變,如樓價高企、失業率高,經濟及生活壓力的重擔不斷加遽,愈來愈多已開發國家面臨生育率極低、嚴重少子化的挑戰已勢所難免,長久下去,將出現徹底改變國家人口組成年齡,當嬰兒、少年及青壯年人口愈來愈少,而中老年人口比例愈來高時,整個社會都會面臨經濟及高齡照護的崩解危機。
事實上,香港、澳門、義大利、新加坡、南韓及台灣的總出生率都很低,造成的原因其實普羅市民都明白,都正面臨的少子化危機:
1.榜首台灣,其總出生育率是1.08,生育率狀況目前是全球最慘烈,寫下了全球生育率最低的世界紀錄。根據二○二一年的數據,台灣的新生兒僅有十五萬三千八百多人,是史上首次低於十六萬,而同年台灣的死亡人數為十八萬三千七百多人,人口持續負成長。許多已婚夫妻或同居人都不願生小孩,頂多只生生一胎,平均第一胎生育年齡已到三十一歲,產後的婦女身體調理費用高達二十五萬新台幣。
2.南韓的總出生率是1.1,其實其出生率已經連續多年到了「生不如死」的惡劣狀況,如二○二一年,登記結婚只有二十萬宗,同年約二十六萬人出生,是自一九七一年有統計數字以來最低,人口持續負增長,沒有緩和及回升的態勢。由於物價極高和工作壓力甚鉅,加上金權政治籠罩著整個社會,年輕人不願意結婚已成定局。
3.雖然身為亞洲經濟發展非常蓬勃的國家,亦已取代了香港成為金融重鎮,可是,新加坡的總生育率是1.16。跟其他地區不同,新加坡出生率低落並不是收入不高,相反,是因為工作機會多、發展前途光明,許多女性不願在黃金賺錢期間留在家中生育及教養小孩,而是拼命在事業上發展,晚婚情況厲害。為了搶救低生育率的問題,新加坡政府也祭出了「凍卵」政策,決議從二○二三年起允許二十一至三十五歲的單身女性冷凍卵子,期待更多結婚夫妻有育兒的可能。
4.義大利的總生育率1.22,結婚率和生育率都在歐盟榜末,和香港、澳門出生率相同的義大利,和社會福利較好的北歐、西歐國家相比,出生率是整個歐洲出生率最低的國家,後面的原因主要是人們的結婚意願低,在愈少人結婚、成家的狀況下,就不用妄想出生率會多高了。義大利每四人就有一位是銀髮高齡長者,有不少義大利的長者擔心有一天會碰上滅族滅國。
5.香港與澳門的生育率為1.22。香港的出生和死亡人口出現了所謂的「死亡交叉」,最低的總生育率甚至低到0.8,澳門的情況亦類近。雖然澳門免費教育及各種福利都很優勝,但是,養育一名小孩的額外成本不斷增加,香港是全球第三難買樓的地方,澳門亦好不了多少,十多年來,澳門的樓價十多年來升了十幾倍,不少夫婦已經成為房奴及工作奴,何來有意欲去生養小孩呢?
他之石可與千里之行
綜觀台灣、新加坡、南韓、義大利及香港,教育部門提出了加強科技和創意教育的措施,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亦鼓勵及資助學校發展特色化課程,如「思維導向教育」(Thinking Schools, Learning Nation)及強化STEM教育等,吸引更多學生報讀;鼓勵學校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例如遊戲化學習、合作學習、專題研究等等,以滿足少子化下的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和興趣。
其實,小子化讓學生人口減少,長遠來說,除了政府要設法振興經濟,遏止樓價,繼續提供持續教育津貼,讓市民更有心有力去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在教育行政來說,澳門起碼沒有像香港用殺校砍資源的方法來處理,多年以來都是降低班級人數,甚至給津貼鼓勵學校優化班師比等。
童年時,家家戶戶都七八個小孩,大部份的家庭經濟都很貧困,可是,我們都能好好生活。今天,各種生育及生活條件都比以前優厚,為何反而少子化更嚴峻呢?關鍵是我們物化了生命,總以為要四百萬或以上才能養大一個小孩成才,還有就是如新加坡一樣,把力量從家庭大幅度轉移到工作及事業上。所以,如果我們願意從這一代的小孩開始,多給予正向的家庭生活教育,學校教育更落力實行以人為本的教育,讓學生學會把人看成人而不是工具,學會看到人的美好及人性光輝,讓他們知道經濟及生活壓力不是逃避生育的藉口。
不生育有可以有千萬個正當的理由,要生育可能只有一個熱愛生命的理由。當一個新生世代喜歡生命,樂意經營生命,生育率是不會被外界所左右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