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日 星期日

讓ChatGPT成為學校教育的好幫手

 

   

    上週香港信報著名教育學者程介明教授寫了一篇ChatGPT去考科舉》的文章,天馬行空地道出ChatGPT的厲害之處,假如ChatGPT回到古代,要參加科舉考試,肯定高中狀元。程教授提出的理據是「科舉考試要高中,一定要熟讀古代聖賢之書,那對ChatGPT來說,毫無困難。只要向ChatGPT提出方向,即使還要加上揣摩當今聖意……而且可以準確地出自名家的字體──顏體?柳體?不在話下。」科舉制度的廢除已有一百多年了,但是,科舉的基因而深植國人的思緒文化肌理之中,正因為有這樣的背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心態才是今天普羅家長及莘莘學子的心態。如果所有學生都可以使用ChatGPT而高中狀元,我們就要致力消除科舉對國人的負面影響,同時,亦應致力使ChatGPT成為人人都可以在普及教育獲得菁英教育的利器。

    今天,填鴨式教育可以說成將過多的知識塞進孩子的大腦,變成了電腦的硬盤Hard Disk,不會主動思考了,他們的大腦如同電腦的儲存器,容量越大的孩子越是教育成功的菁英。ChatGPTPT的來臨,肯定會摧毀填鴨式教育。

  

科舉不是教育制度而是選拔菁英人才的制度

    其實,科舉制的設置及有效運行整整一千三百年,並不是要解決教育問題,而是為官僚系統選拔人才。第一個進入中國本土的傳教士利瑪竇將中國社會看作是一個「文憑社會」,諾貝爾物理學獎學者丁肇中說「中國從來就是一個考試社會」。

    科舉制的思想深植人心,國人會不自覺地使用科舉制的思想來劃分人的等級,試想家長拿到孩子的成績表,最先查問的是考第幾名;同樣,學生參加各類公開考詩,甚至面對職場考試,都用考獲名次作甄選的優先考量。所以,科舉用以考試成績劃分等級的思想被社會普遍接受,其形塑唯有讀書高的心態依然大行其道,絕大多數的國人家長都會苛求孩子要有優異成績,因為他們相信這是出人頭地的不二法門。

    從榮格心理學來看,科舉已成為中國人的集體潛意識,甚至,科舉已成為文化基因,主動或被動置入國人的大腦神經迴路中,科舉的基本原則是超階級的絕對公平,就是說科舉制的最大功能是使社會成員尤其是社會管理階層的成員不停頓地流動,即使是社會最底層的人,只要他具有相當的物質基礎而向心於學問,都可通過科舉考試而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一經考取便無可爭議地進入統治階層,成為統治階級的一員。因此,孫中山設計的五權分立政府組織有考試院,專門考試院為國家最高考試機關,掌理考試、公務人員之銓敘、保障、撫卹、退休及公務人員任免、考績、級俸、陞遷、褒獎之法制職能。

    科舉已過去,但是,唯有讀書高仍然盤踞在國人心中,有如一隻趕不走的幽靈。所以,今天在國人世界的正規教育制度,仍然以背誦、默寫、考完校內試接著考公開試。可是,網絡世界一日千里,本來Google搜尋器已亮起教育的紅燈,提示傳統聽說讀寫背默的教學評核制度已承受不了網絡世界的挑戰,加諸ChatGPT橫空面世,更會讓傳統教育制度分崩離析。

 

ChatGPT風潮席捲全球,傳統教育制度已失效

    三月四日,香港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創辦的所羅門教育及教育2.1大教育平台舉辦研討會,探討教育工作者可以怎樣採用新的工具和方法,改善學習成果,幫助學生邁向新時代。主辦機構向出席的教育工作者示範使用多個生成AI程式,包括作文、美術設計、工作時間流程編排、翻譯等等,只需鍵入幾個指令辭語,幾秒鐘內程式馬上生成完整作品,不論文字或美術設計水準,幾乎都達至幾可亂真的專業水平。這個聊天機器人還可以跟我們對答,透過了解我們發出的追問,可以短時間優化其生成的回答。據了解,美國最受ChatGPT影響而失業的行業竟然是一向被受追捧的程式設計師,已經有60%的從業人員失業,原因是人設計的程式會有失誤Bug,但用機器人設計的就完美無缺。聽說,許多大學讀設計的同學,要一到幾天才能設計出一個較為專業的平面設計圖,用機器人就不到一分鐘就能按要求設計出讓大家驚喜的圖。

    創新工場董事長及行政總裁、Google前全球副總裁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博士說今天的生活方式與數千年前的人類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卻出奇地維持原狀,由老師教授知識並測試學生能否記起,與成功完全脫鈎。人工智能發展漸漸成熟,這一類平台已可稱為AI 2.0,是一個幫助學習和成長很好的工具,顛覆了傳統的教育制度。他強調,未來不再可能以死記硬背去教育孩子。李開復接著指出AI 1.0不同,AI 2.0並非為單一應用程式如『抖音服務,而是一個龐大的人工智能模型,吸收了世界所有數據,因而能夠總結、概念化、記憶及組合知識,並生成及討論想法、提出見解,是一個超級量化大腦。除了回答問題,更能創建逼真的照片和視頻。「這項工具挑戰了人們對機器的想像力,甚至做到人類做不到的事情,因而是一個非凡的突破。」

    在教育方面,李開復說AI 2.0是一個幫助學習和成長很好的工具,但不是一個獨立自主產品、搜索引擎的替代品,學生在使用ChatGPT時須學會複檢事實(fact check),只能用來擴闊思路。筆者用這個工具要求設計宋朝歷史常識填充題十題,結果有兩條是錯誤的。李開復嚴厲批評禁止使用ChatGPT的想法是十分短視,因此,未來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一定不會是工匠,而是具有控制AI、制定戰略、提出創新想法的人,未來,不再可能以死記硬背去教育孩子。AI不是用來取代我們,甚至淘汰我們,而是扮演釋放(liberated)我們創新潛能的角色。由是觀之,李開復指出我們不能讓學生遠離AI,而是反思這場技術革命將會有哪些改變,以及我們需要培育哪種適切的人才。他認為,「這是完全落後及錯誤的!當人工智能可以做得更好時,為甚麼我們要培養學生成為永遠無法戰勝AI的記憶機器?」他質疑道「今天的教育制度強調紀律,但其本質上是保守的,只教授過去數千年行之有效的技術,無法發掘孩子的潛能,幫助他們找到一份不會被AI取代、有滿足感的工作。」他也反駁努力便能得到回報的說法是一種洗腦意識,讓人忍受一輩子便着重複性工作的命運。AI無法為自己設定目標、進行跨領域思考及工作、創建戰略規劃;它也沒有任何感官,因此沒有情緒,更遑論同理心,所以,AI只是一個工具,本身並沒有自身的目的,何懼之有呢

 

ChatGPT代,學生的全人發展、思辨能力、創意力及道德判斷力尤其重要

    在加強數碼素養教育同時,也要加強價值觀教育,例如樂於幫助、誠實等,讓學生可以在符合道德下有效率地使用這些工具,成為負責任的公民。

ChatGPT是一把雙刃刀,發展對人類是禍是福未能蓋棺定論,然而AI的發展一日千里,我們所有人尤其是下一代無可避免要學習如何與AI共存,善用語言模型和ChatGPT幫助我們捨棄傳統低階的記憶教育,推高教育的創新要求,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教導學生道德判斷,建構優質的同理心教育。

    新加坡是亞洲最早以極開明的態度去看待ChatGPT的國家,教育部宣布將指導教師和學生使用AI工具教學和學習,把這種新型學習方式稱為「用計數機學習數學」。教育部設置專業討論小組,探討AI的正確使用的教學,務要學生擁有對ChatGPT的基本概念和思維能力。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是常春藤的加盟校,管理學教授Ethan Mollick在「創業及創新」課程中,鼓勵學生採用AI科技,並要求學生以ChatGPT為輔助工具完成作業,既可以增加學習效率,又可以使學生儘快適應這種變化。

    如果學校教育能善用 ChatGPT,的確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去進行道德教學、情意教學及創新思考教育,為面對倫理道德日益紛亂的時代,為應對日益嚴重的兒童性侵及網絡欺凌,為面對如何更能關心別人,敏感別人的困境,在在需要創心思維的能力去應對一切挑戰,讓ChatGPTPT成為學校教育的好幫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