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8日 星期三

踐行真經濟民主 經濟才能真復甦

                    

    誠如股神巴菲特所言,只有水退之後,才知道你有沒有穿泳褲;同樣,疫情一年多了,澳門勞資不平等盡現眼前,情況已非常嚴竣,才會讓一直非常安份守己的工友衝擊勞工局,才會有對政府經援方案報以強烈反對聲音。經常帶孫子去公園玩耍的我,豎起耳仔,聽到澳門工友的悲涼故事。早兩天,才在公園裡,聽到一名在飲食業工作的工友,跟友人大吐苦水。主人翁任職的餐飲公司有三十多個外勞,只有五個本地人。他與其他澳門工友正在輪流放無薪假,要供一層三百多萬的樓,非常焦慮不安。本地工友開工不足放無薪假,外勞反而不停加班,如此案例在當前的澳門實在多不勝數。澳門政府天天高喊經濟復甦,除了派錢,推出一輪又一輪的經援措施外,似是群策無力面對澳門工友的苦況,如此經濟不民主,又如何能走出經濟低迷的困局呢

 

涓滴效應(Trickle-down effect)是站在資本家利益的過時經濟理論

    有餐飲業界領袖兼立法議員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電子消費券帶動效果會較前兩輪的消費卡明顯,又指「冇老細就冇員工,冇員工就冇老細,好簡單嘅道理。你係員工,亦係市民,市民有錢洗,就可以用呢個(計劃),咁你可能啱啱到你老細間鋪頭消費,佢又有錢出糧俾你,點解唔好?」

    傳統的商家,一定持守以其利益為優先的涓滴效應(Trickle-down effect)經濟觀,意指必須GDP增長,把餅造大,大家才能一起吃多一點。簡而言之,即是「先讓少數人富起來」,整體經濟增長,最終整體受惠,理論上是正確。但是,在現實世界,少數富起來的人(或者既得利益者),往往利用其經濟及政治影響力,左右政府的經濟政策及操控市場運作,令市場更趨壟斷,利益更大化地傾向老闆。事實上,經濟利益不但不會通過正常市場運作「滴漏」出來,反而「涓滴」不漏,更趨集中於有人力、物力及財力資本的老闆手上。除非政府願意實踐政治民主,提供足夠支持力量去抗衡這些不平等的影響力,否則「涓滴效應」的說法恐怕只是「既得利益者」說出來哄騙弱勢打工仔的說詞而已。

 

經濟民主不是資本主義的競爭對手,而是合作伙伴

    在澳門,從來都是官商合謀領導政治,從而壟斷經濟市場,接著以資本力量控制政治,得出來的是商人利益最大化,工友損失亦不斷擴大。因為沒有政治民主化的經濟防火牆,得出的結果是老闆投資的成本,扣除開支及工資等成本,其無上限的報酬全歸資本家所有,完全忽視經濟成果是老闆和員工合作共同創造的。

    多年來,在立法會,已超過十多次直選議員提案,盼望通過勞工集體談判權法律,但都被一一否決,就是因為議會無法率先實現政治民主。假使澳門願意推動政治民主,加上經濟民主,經濟復甦,指日可待。

  經濟民主概念並非創新潮語,只不過單純的廣大市民與脆弱的公民社會在經濟與政治的雙重剝削下,人們比較容易知道政治民主,卻對經濟民主一知半解。經濟民主是讓各種經濟活動的利益持份者,均擁有參與及制定決策的權利。換言之,經濟民主顛覆過去的老闆說了算的獨裁模式,而是指在一個企業內部進行組織權力的重新配置。當民主進入企業,不再是由控制資本的老闆或股東完全掌握,而由參與生產服務的勞動者,透過資本的集體持有取得集體管理與決策權力,把過去資本家利益最大化快轉移成為勞資集體利益最大化。

  經濟民主看似很理想,看似老闆吃虧。但是,經濟民主的根基是「人的首要地位優先於資本」。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二○一二年針對美國一百家企業有員工持股計劃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 ,ESOP的研究報告指出,員工擁有共同資本形式有利於形成激勵薪酬、賦予員工權力與創造積極工作場所文化,因而提升留任意願也降低離職率。另一項針對美國本土的研究也發現,員工所有權的企業撐過十二年生存期的機會較一般公司高出20%,十二年內破產或倒閉的可能性僅及一般公司的一半,顯示ESOP企業有著較高的生存率。可見,經濟民主讓老闆及員工分享得更多利益的同時,也創造出更加穩定就業機會,從而維持消費購買力和社區穩定就業,最終的加乘效應則是社區發展的穩定性與總體經濟的提高。

    筆者擔任校長時,曾委託一家小型電腦維修公司統辦全校電腦維修。該公司由一對夫婦合作,只請了兩個年輕的員工。後來,老闆讀了經濟民主的課程後,邀請兩位員工加入,從公司理念,到薪資分配,都能開誠報公處理,甚至,讓員工成為公司的成員而不是僱員。最後,兩個年輕人不但幫忙造大造好整間公司,亦能獨立處理分公司業務,而兩夫婦亦慢慢放手給合作伙伴,從天天晨運到經常外出旅行,可是,口袋裡的收入卻有增無減,這才是真正的涓滴效應製造出來的雙贏美好成果。

 

經濟市場與經濟民主如床頭打罵床尾和的夫妻檔

    過去,男主外女主外,男權大與女權。現在,男女平權,雙職家庭才能真正把餅造大造好,才能真正改善生活,進而享受優質生活。同樣的道理,過去,經濟市場一直被資本家、政客及不平等的法律操控,讓經濟市場與經濟民主不咬弦,甚至相互對立。據一份最新的夫妻吵架與婚姻素質的報告指出,會吵架,尤其能讓妻子發脾氣的婚姻比較妻子老是啞忍的婚姻要美滿幸福。

    在澳門,政府及商界視勞工集體談判權為洪水猛獸,誤以為一定會大幅削弱資本家的根本利益。其實,在歐美先進諸國,「勞動僱用資本」已非空中樓閣,而是真實存在的資本家與工友共贏的烏托邦。這套基於民主化,共享經濟成果的思維,是將政治民主的一般性通則,實踐推及於經濟系統內,重塑人與人以及市場與社會之間的平等互惠關係。

    當工友以共同所有權的身份參與企業內部決策及營運時,其實在擴大老闆的經營視野,要造大個餅前先有個大餅的視野與思維。再者,經濟民主亦可以消解單純老闆盲目追求個人利潤的狹隘競爭,也形塑出工作平權,重建一套以合作團結為核心的商業文化。

 

特區政府可以做派錢及經援更有為的政績

    自二○○八年開始,特區政府年年派錢,疫情之下,派錢都不行了,還要加碼推出系列經援措施,實在是用心良苦。方案一出,罵聲四起,特首馬上道歉,財金官員一月內要熬出個貼地方案,始能平息民憤。

    須知道,派錢與經援只是治標的辦法,並不能治本。治本之道,還是回歸市民的意願與立場。澳門市民一向溫純,力倡自力更新。所以,雖然澳門仍然沒有根本的政治民主,但經濟民主實在有利可圖,是一個多贏的美好良策。要是特區政府與企業願意放棄過去的偏見,昂首闊步,願意試試經濟民主,很快,就一定看到經濟共享的甘甜成果。

 

悼念「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鄭天良老師

    天賜良緣,讓我與鄭天良老師以下簡稱天良識於微時。我們都讀已經停辦的取潔中學,小學時已認識,只是我比他高兩級。我非常好動,終日在運動場上蹦蹦跳,天良非常不好動,只是偶爾打兩板羽毛球或乒乓球,其他時間都在醉心他的演藝活動。取潔中學有幾位活躍澳門話劇界的老師,如沈榮根老師及羅燦坤老師。我記得小學六年級,沈老師找我跟天良去演聖誕節話劇,我倆都飾演牧童,我有一句台詞,就是整齣戲的開場白:「!個天好凍啊!」而比我小兩歲的天良只是默默站在我旁邊。

 

高中畢業分道揚鑣

    我高中畢業就到台灣師範大學讀教育,兩年以後,天良也畢業,被校長潘日明神父受聘留校當修身科老師,看情勢潘神父很想他進修會,好好栽培成為耶穌會士。但也許,天良更喜歡話劇、音樂及攝影等藝術活動,與修道生活擦身而過。

    我大學畢業回澳,在聖若瑟教書,而天良一直在母校任教,業餘努力學習話劇、攝影、鑽研音樂及舞台化妝。有一次,我參加由呂碩基神父擔任神師的信仰團體頌恩的活動時,重遇天良。他已是這個團體的靈魂人物,推動成人信仰不遺餘力。

    幾年後,我晚上去教聖若瑟師範,對象是現職中小幼教師。我跟天良由兒時同窗變成師生,轉眼兩年課程過去,天良亦順利畢業。由於天良是個活躍份子,我鼓勵他「拋個身出來」,帶頭組織聖若瑟師範同學會,深信澳門政府將來要訂定教師學歷要求時,有一個代表性組織較容易獲得承認。沒想到,天良不加思索,就東奔西跑,很快就跑來告訴我,已經登記立案,成為合法社團。更意料之外,二○一二年,政府制定《私框》,聖若瑟師範果然被承認,為這一支隊伍奠定在澳門教育界的專業地位。

 

亦友亦同事

    天良雖然不是運動型男士,卻是個很活潑的男生。多年後,我擔任校長,他也是同校的中學教師,既任教聖經及音樂科,亦負責課外活動話劇班。多年來,天良熱愛話劇,更熱愛教導學生成為熱愛話劇的傳人,無論是校內的班際、抑或是校際話劇比賽,他都一手包辦,從撰寫劇本、選角、導演、排練、化妝都親力親為,除了贏了很多比賽,更贏盡學生的愛戴與讚譽;許多次,學校有教師聯誼活動,他都愛穿起學生校服扮起高中生,維肖維妙;在校慶活動或畢業典禮上,天良又總是金牌司儀,揮灑自如而在宗教慶典禮儀中,天良或是帶領祈禱,或是安坐一旁司琴;甚至,一有空就拿出其私家相機,捕捉每一個珍貴鏡頭,留下美好的回憶。

 

天不從人願

    離開校長崗位後,我與天良的交往只停留在高樓街上下班的偶遇時刻,他總是戴著一副「黑超」,斜背一個公事包,手拿一個手提電腦袋子,匆忙間點個頭。一直到去年底,聽說天良生病住院,才驚覺我倆已多年沒有好好談一談。

    世事蹉跎,一直延到過了農曆年,我才到醫院去探望。躺在病床的他,雖然不是很夠氣力,還是很樂意詳細跟我說自己的病況,那時候,我倆都很樂觀,都以為再做一些療程就可以回家。沒料到,一個月前,病情急轉直下,驟然離世。

    四月十日晚,我參加天良的追思彌撒,由袁偉明神父主禮,神父在講道時,說出三個去探望天良的啟示。頭一次,天良跟神父說很想出院,為的不僅僅是回家,更重要的是仍然可以為天主服務。第二次,動彈不得的天良跟神父說,在病床上可以做的就是讚美天主。第三次,天良病情很嚴重時,請求神父為他祈禱。這三個天良的願望看似簡單,卻很堅實美麗。

    彌撒結束前,天良兒子道明分享與父親的點滴。說到自小就不了解父親,直到父親住院,半年的陪伴填補過去多年的疏離與誤解。離開前,我跟道明說,我與你父親一起長大,認識超過半個世紀,想知道更多他的故事,可以來找我。

    一輩子的天良,總是與戲分不開,他的人生由許多戲組成,他的戲亦充滿了許多他的人生歷練。連進入天國,天良都不忘選定身穿的衣履,還要戴上一副墨鏡,登上天國的舞台。

 

當耶穌遇上犯姦淫的婦女

    在若望福音第八章,記載一個被人當場抓到正在行淫的婦人故事。按舊約梅瑟的律法,行淫之人是要被石頭擲死的,因此,眾人把這女人帶到耶穌那裡,試圖以一道進退維谷的兩難議題令耶穌難堪。

     福音中並沒有說這個女人是個妓女,可以推想,她當場被人抓姦在床時,是多麼的難堪羞愧,除了害怕即將降來的被石頭擲死的罪罰外,當下身體最隱私最隱密的一切都被群眾看透了,而這些定她罪的人,想必也不會很溫柔憐憫對待她,甚至很可能連給衣物都來不及穿上,頭髮繚亂,就被帶到往耶穌面前。這群抓她的人既為羞辱她,因為證據確鑿自然喪失抗辯的權利,只得給眾人魚肉,然後群眾及法利賽人站在道德高地去審判她,然後處死她。加一點想像力,也許那一刻,耶穌表露出很讓人不解的安靜,又或者蹲在地上比畫時,可能是耶穌都知道自己正身陷法利賽人的兩難困局,要是冷眼旁觀,目睹群眾用石頭擲死罪婦,那麼,自己一直宣揚的愛與憐憫就不攻自破了。要是振臂高呼,又再宣講自己的教誨時,一定會備當下的洶湧群情所壓倒,淪為陳義過高,超級離地的說教,大大削弱自身的魅力及公信力。

    若望似是在撰寫這段經文時,想我們多站在這婦人的角度去憐憫她,所以,在接下來的經文中,耶穌的反應卻是與眾不同,遠遠超出所有人的想像。當群眾站在一旁喧囂、指謫罪婦的惡行時,耶穌卻安靜無聲,只蹲在地上用手指畫字。經文沒有交代耶穌為甚麼這麼做,也沒有交代耶穌到底在畫些甚麼,若望顯然是想透過這極富前奏意味的一陣子流白」,引出後來的精彩處理。    更有可能是耶穌一邊轉移眾人的注意力,一邊想方設法想出破局的辦法,甚至要低頭禱告,請求在天大父賜予解難的辦法。突然,靈光一閃,耶穌說出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你們中間誰沒有罪,先向她投石罷!這真是一句非常有智慧且能當下拆解兩難困局的回應。頓時,耶穌化腐朽為神奇,反敗為勝,或者說,耶穌是個超厲害的犯罪心理學家,洞悉所有人都曾犯過罪。因此,眾人只好啞口無言,詞窮理屈,逼不得已地一個一個地散去。

    好戲還在後頭,耶穌對那行淫的婦人說:「婦人!他們在那裏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她說:「主!沒有人。」耶穌向她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罷!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回到案發現場,一直站在旁邊羞愧到無地自容的罪婦,竟然有機會目睹耶穌的精彩表演,而她一定深深感動,耶穌只消三言兩語,就讓她全身而退,既擺脫了死罪,更擺脫了一直在羞辱她的種種目光。更讓她極為詫異的是,這個人竟然很平靜地跟自己說,可以安靜回家去。那一刻,她一定滿腹疑團,除了神或是神派遣的,誰有赦罪的權柄呢?

    耶穌再次透過這個案件,展示出基督信仰的核心價值不是典章制度,嚴厲批判典章制度甚或成為置人於死地的武器。日本著名社會學家岸政彥在他的新書《片斷人生》說:「許許多多的暴政原來皆出自善意的扭曲變異。」的確,梅瑟立的法律本是為警惡懲奸,但最後,法律落在經師及法利賽人手上,卻成為行惡的武器。耶穌透過這個案例再度彰現仁愛生勇毅,勇毅生智慧的解難要訣。

2021年4月20日 星期二

當耶穌遇上犯姦淫的婦女

    在若望福音第八章,記載一個被人當場抓到正在行淫的婦人故事。按舊約梅瑟的律法,行淫之人是要被石頭擲死的,因此,眾人把這女人帶到耶穌那裡,試圖以一道進退維谷的兩難議題令耶穌難堪。

     福音中並沒有說這個女人是個妓女,可以推想,她當場被人抓姦在床時,是多麼的難堪羞愧,除了害怕即將降來的被石頭擲死的罪罰外,當下身體最隱私最隱密的一切都被群眾看透了,而這些定她罪的人,想必也不會很溫柔憐憫對待她,甚至很可能連給衣物都來不及穿上,頭髮繚亂,就被帶到往耶穌面前。這群抓她的人既為羞辱她,因為證據確鑿自然喪失抗辯的權利,只得給眾人魚肉,然後群眾及法利賽人站在道德高地去審判她,然後處死她。加一點想像力,也許那一刻,耶穌表露出很讓人不解的安靜,又或者蹲在地上比畫時,可能是耶穌都知道自己正身陷法利賽人的兩難困局,要是冷眼旁觀,目睹群眾用石頭擲死罪婦,那麼,自己一直宣揚的愛與憐憫就不攻自破了。要是振臂高呼,又再宣講自己的教誨時,一定會備當下的洶湧群情所壓倒,淪為陳義過高,超級離地的說教,大大削弱自身的魅力及公信力。

    若望似是在撰寫這段經文時,想我們多站在這婦人的角度去憐憫她,所以,在接下來的經文中,耶穌的反應卻是與眾不同,遠遠超出所有人的想像。當群眾站在一旁喧囂、指謫罪婦的惡行時,耶穌卻安靜無聲,只蹲在地上用手指畫字。經文沒有交代耶穌為甚麼這麼做,也沒有交代耶穌到底在畫些甚麼,若望顯然是想透過這極富前奏意味的一陣子流白」,引出後來的精彩處理。    更有可能是耶穌一邊轉移眾人的注意力,一邊想方設法想出破局的辦法,甚至要低頭禱告,請求在天大父賜予解難的辦法。突然,靈光一閃,耶穌說出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你們中間誰沒有罪,先向她投石罷!這真是一句非常有智慧且能當下拆解兩難困局的回應。頓時,耶穌化腐朽為神奇,反敗為勝,或者說,耶穌是個超厲害的犯罪心理學家,洞悉所有人都曾犯過罪。因此,眾人只好啞口無言,詞窮理屈,逼不得已地一個一個地散去。

    好戲還在後頭,耶穌對那行淫的婦人說:「婦人!他們在那裏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她說:「主!沒有人。」耶穌向她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罷!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回到案發現場,一直站在旁邊羞愧到無地自容的罪婦,竟然有機會目睹耶穌的精彩表演,而她一定深深感動,耶穌只消三言兩語,就讓她全身而退,既擺脫了死罪,更擺脫了一直在羞辱她的種種目光。更讓她極為詫異的是,這個人竟然很平靜地跟自己說,可以安靜回家去。那一刻,她一定滿腹疑團,除了神或是神派遣的,誰有赦罪的權柄呢?

    耶穌再次透過這個案件,展示出基督信仰的核心價值不是典章制度,嚴厲批判典章制度甚或成為置人於死地的武器。日本著名社會學家岸政彥在他的新書《片斷人生》說:「許許多多的暴政原來皆出自善意的扭曲變異。」的確,梅瑟立的法律本是為警惡懲奸,但最後,法律落在經師及法利賽人手上,卻成為行惡的武器。耶穌透過這個案例再度彰現仁愛生勇毅,勇毅生智慧的解難要訣。

追思「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羅燦坤恩師

    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的季節,恩師羅燦坤以一百零三歲高齡蒙主寵召。羅老師獻身杏壇逾半世紀,終生以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為職志,春風化雨,桃李滿門。

 

一週上課五十堂的羅老師

    我在取潔中學從幼稚園讀到高中畢業,這所由耶穌會會士潘日明神父創辦的學校,一直以照顧貧困家庭孩子為己任,辦學風格樸素、開放、自由。來自五湖四海的名師薈萃,教學不拘一格。

    我讀高一,教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外國歷史及地理四科,他就是多才多藝的羅燦坤老師記得第一節課時,羅老師跟我們班同學說,他是兼任教師,跑四所以上的教會學校,一週上五十節課,先跑聖心、永援、粵華等,最後才到取潔,路上要邊含著蔘片補氣。他的課通常排在上午最後一節及下午連續三節,有時候更要在下午放學後多上一節。雖然課擔如此沉重,羅老師很少生病請假,印象中只有一次急病入院動了小手術,又馬上回校執教,用今天私框的標準課時來看,羅老師簡直是超人教師,亦能窺見上世紀七十年代私校教師收入微薄,課擔沉重,生涯辛酸。

    課餘,羅老師還每晚兼職在綠邨電台講自編的故事,又在校外掀起話劇創作與劇團之風尚,是澳門話劇界的先驅。當然,亦於校內慶典活動,親自教導同學演戲助慶,他也同時是學校的金牌司儀,風趣幽默。當年,白天上畢羅老師的課,到週六晚看香港無線電視節目,竟神似《花王俱樂部》主持胡章釗。

    羅老師也是一位能幹的行政人員,除了班主任工作外,亦負責高三學生保送入台的繁瑣事務。當年,我就是經羅老師指導,最終成功保送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

 

多才多藝亦多別名的羅老師

    讀高一時,音樂科楊炳良老師教了我們一首國語歌就是著名的《杜鵑花》,楊老師還用高八度的嗓子,跟我們硬銷說此歌曲是由羅老師填詞。這首歌是羅老師於1941年就讀國立中山大學法律系時以方健鵬(筆名蕪軍)作詞,然後由著名作曲家黃友棣譜曲。當時,時局不穩,羅老師既要上課,亦要奔走宣揚革命及抗日,遂以「蕪軍」筆名,即雜草叢生來自嘲無暇照顧儀容的熱血尖兵,有感而發,寫下烽火時代兒女情長的歌詞,在四川、雲南等大後方深受青年學子的喜愛而風靡流行,是一首徹頭徹尾的「抗戰時代歌曲」。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有幸於高中三年受教於羅老師門下,經常有機會到羅老師家,羅老師還給我看了幾本用羅亭筆名撰寫的小說及詩集。《羅亭》來自1856年俄國大文豪屠格涅夫的首部長篇小說。是屠氏筆下一個具有崇高社會變革理想,但在行動上卻屢遭失敗的貴族知識分子。很明顯,羅老師就以小說羅亭自居。

    壯烈豪情的革命年代過去了,他1945年來到澳門後,任教多所教會學校,亦為粵華中學及取潔中學的校歌填詞。今天,偶而想起已經消失的母校,仍然會吟唱山川毓秀,先哲聚疇,前賢拓土,播植聖教……

 

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羅燦坤恩師

    高中三年,耳聞目睹,視學生如子女的羅老師自奉甚儉,無論是家住得勝街,抑或是取潔中學教務處最底層,都予人簡樸清雅的讀書人氣質。但是,羅老師對學生卻非常慷慨,遇上清寒學生,那怕是生活費、買書費,甚至赴台就讀的學費,羅老師總會慷慨資助。

    另一個羅老師非常慷慨的亮點是隨時願意與學生交談,無論是平日放學後,又或是假日,都無任歡迎同學登門拜訪。平日下午四點二十分下課,大概四點半後,羅老師就會跟鄭威廉老師坐在板樟堂街香島咖啡室卡位,我跟一兩個同學總會不客氣坐下,天文地理,人生哲理都是熱話,最晚談到六點半,還未夠的話,我會跟著羅老師回校,在非常潮濕的地牢住處一邊聊一邊吃晚飯。

    羅老師教我高中三年的中國語文。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教到魯迅的文章時,總愛搖頭擺腦的說出魯迅的名言,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有一回,羅老師又吟誦這兩句話時,我的腦袋突然放飛,思緒充滿他的生活片段,回過神來,發現魯迅講的話眼前的羅老師都做到了。思潮非常澎湃洶湧的我,確立了自己的志向,將來一定要師法魯迅及羅老師,成為一頭俯首甘為孺子牛。1985年七月,我還是一名小學教師,一天,羅老師突然致電給我,介紹我到九澳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當教務主任,我受寵若驚,反應不過來,羅老師跟我說,不要怕,一切已打點好,只要去慈幼中學見校長胡子義神父,並且答應就可以。就這樣,我就踏上從事學校行政之路。幸好,幾十年來,無忘初衷,不改當年之志,感恩羅老師的大膽推薦。

 

淡淡的三月天,送走澳門杏壇長青樹

    三月九日,羅老師已安息主懷,享年一百零三歲。想到羅老師桃李滿天下,憶起羅老師依然兩袖清風,更緬懷他的名曲《杜鵑花》:「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畔,多美麗啊!像村家的小姑娘,像村家的小姑娘。去年村家小姑娘,走到山坡上,和情郎唱支山歌,摘枝杜鵑花呀,插在頭髮上啊。今年村家小姑娘,走向小溪畔,杜鵑花謝了又開呀!記起了戰場上的情郎,摘下一枝鮮紅的杜鵑,遙向著烽火的天邊,哥哥你打勝仗回來,
我把杜鵑花插在你的胸前,不再插在自己的頭髮上啊。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畔,多美麗啊,像村家的小姑娘啊像村家的小姑娘。啊!啊!

    羅老師在我的中學畢業同學錄題字說:「只要我們遵循道德法則,我們便有和諧的生活。」我看到羅老師的道德法則是簡樸、慷慨、熱愛學生、無私奉獻;他天天安步當車穿梭四所學校,仍予人逍遙自在的觀感,我想這就是羅老師所說的和諧生活。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