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三把火真的沒錯,剛上任一百多天的特首,於日前發表首份施政報告,開了頭三槍,集中火力去整頓重疊的部門架構,第一槍是帶頭射自己,就是把政府發言人辦公室職能併入新聞局,政府總部輔助部門與禮賓公關外事辦公室合併為政府總部事務局;第二槍是教育暨青年局及高等教育局合併;第三槍是將旅遊局納入經濟財政司範疇,更好地推動旅遊業與其他產業聯動發展。當然,還有經濟局與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澳門電貿股份有限公司合併為經濟及科技發展局;旅遊危機處理辦公室職能併入旅遊局;能源業發展辦公室的職能併入環境保護局等等,市民都看在眼裡,拍手稱慶。
據新聞局消息說,行政長官表示,將旅遊局納入經濟財政範疇,是經過政務會議詳細討論而作出的決定。他指出,旅遊局多年來均屬於社會文化司管轄,但社文司卻不是負責經濟方面,他認為如果澳門以旅遊業作為經濟支柱產業,則旅遊局應納入經財範疇,讓經濟、會展、旅遊等可以一條龍發展,不會浪費資源,可合力一起做。相關的部門合併預計於今年底才會完成,對局級工作不會有影響,這只是頂層設計有變化,讓經濟範疇可以抓緊旅遊經濟的發展。
旅遊局併入經財司的快餐式思維
當大家走進快餐店時,無論點那一號餐,也許都離不開薯條、漢堡包及汽水。這些在數學上稱為排列組合,在創意思考上稱為擴散式創新,萬變不離其中,不同之處只有一個側重點。旅遊局應屬社文司還是經財司,其實都是傾斜焦點的問題,各國的傾斜考量將按自己在全球化中所擔當的角色及國內擁有的旅遊資源做平衡整合。
根據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WTTC)所撰寫的各國觀光政策研究報告,各國政府在全球視野與國家需要的平衡觀點下,觀光旅遊產業所扮演的角色隨著時代演進,從早年的參與者、後來的推動者到現在的輔助者,一直在變化。綜觀旅遊產業在各國政府組織當中的角色共有三種:第一種常發生在新興經濟體,政府通常會設立一個專門的旅遊部門統籌旅遊文化與產業,第二種是與其他幾個功能整合,如運動、外交、貿易、交通或是國土規劃,例如南韓的「大韓民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第三種則是常在已開發經濟體中發生,部門具備觀光業功能,但名稱並不會冠上在部門之上,而且會與政府重點業做整合,例如:台灣觀光局提升為觀光署,但仍然落在交通部轄下;英國國家旅遊局(VisitBritain及VisitEngland)屬於數碼文化媒體運動部;芬蘭的就業與經濟部;紐西蘭的商業創新與就業與美國的商業部;日本的觀光局(JTA)隸屬於「國土基礎建設交通旅遊部」,澳門相信就像是走入商業經濟產業概念類似的模式。
旅遊觀光與旅遊產業孰輕孰重
筆者家住阿婆井附近,經常走進鄭家大屋閒逛,甚至拿書進去閱讀,有時候會待上半天。據筆者非正式統計,每天進入鄭家大屋的旅客不到一百人,甚至更少。如果每年開放三百天,照去年我們有三千萬旅客蒞澳的話,去參訪鄭家大屋的遊客可能只有0.001%,無論是從旅遊觀光抑或是旅遊產業去衡量其效益,都是慘不忍睹。
一直以來,旅遊局從屬社文司,給予市民的印象都是盼望透過觀光、文化等深度遊,吸引有知識及文藝水平的高端遊客來澳,說實在其經濟效益不高,但能大幅度提高澳門的國際文化地位。
看來,澳門市民向來都是一廂情願,表錯情。近年,特區政府一直加碼,務求不斷提高遊客數字,彈丸小城,只能容納六十七萬人的澳門,驚人地鯨吞三千萬遊客,所謂世界悠閒城市及宜居城市簡直是個大笑話。
疫情期間,無論是噴水池抑或是牌坊,都從人潮如鯽,像是時光倒流,重返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恬靜景觀,歲月靜好,人人握手稱慶。沒料到,好景不常,沒料到特首在施政方針說,政府在適當時候,請求中央政府恢復內地赴澳旅遊簽註審批,增加自由行城市,並與廣東省協商放寬廣東居民赴澳旅遊簽註政策。讓廣東,甚至其他省市恢復個人自由行旅遊簽注。
澳門文化遺產導遊協會主席簡萬寧曾撰文指出,旅遊觀光(Tourism)是一種人類的行為,是一種社會活動和社會現象,因而旅遊旣具有社會屬性,也具有文化屬性。而旅遊產業是(Industry),是一經濟部門。簡氏再指出,廣義的旅遊業必須涉及行、遊、吃、住、購和娛等諸方面的產品或服務。為此,旅遊業須由多種企業或經濟部門構成,才能滿足遊客順利完成旅遊活動所需的旅遊產品和服務。狹義的旅遊產品即核心旅遊產品,是旅遊產品的原始形態,具有能滿足遊客審美需要和愉悅需要的效用和價值,如旅遊地,包括景點、景觀和遊樂設施等。
澳門旅遊局併入經財司,連同特首的施政言論,可見旅遊觀光只是一種狹窄短視,增進澳門經濟效益的手段。
適度多元化理應發展旅遊文化及文化旅遊
澳門人既要麵包,亦要愛情,麵包小一點都沒關係,沒有適度的生活空間,連維繫人與人間的感情空間都不足,就一定不同意。澳門人自許生活在一個有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匯的澳門;澳門深受天主教的宗教、建築、文化及教育等影響,所以亦稱為天主聖名之城;再者,澳門亦有很多古老廟宇,文化底蘊豐盈。林林總總讓澳門擁有二十個世界遺產,這些都是美麗澳門的文化肌理及瑰寶,要營運發展,端賴我們是否願意投入資源去發展旅遊文化及文化旅遊。
旅遊局併入經財司,仍然守住發展文化旅遊及旅遊文化的路線嗎?美國學者羅伯特•麥金托什和夏布肯•格波特在《旅遊學:要素、實踐、基本原理》一書中所指出:「旅遊文化是在吸引和接待遊客與來訪者的過程中,遊客、旅遊設施、東道國政府和接待團體的相互影響所產生的現象與關係的總和。」換言之,旅遊文化是一項龐大文化工程,讓旅客來到澳門,感受到澳門文物、建築及景觀,已經在積澱澳門的旅遊文化,就像今天台灣大力發展觀光業,而不僅僅是吃喝玩樂,就算只談吃喝玩樂,台灣也好,日本也好,都能讓旅客感受到是充滿文化特色的。在澳門,自由行旅客去走一趟水舞間,在牌坊拍一下照,然後瘋狂購物,更有的只是來澳門藥房買奶粉就返回大陸去,說穿了只是為購物而來澳門,視澳門為買真貨或物資補充站而已。
至於文化旅遊,世界旅遊組織給文化旅遊定義為:「人們出自文化動機而進行的移動,諸如研究性旅行、表演藝術、文化旅行、參觀歷史遺跡、研究自然、民俗和藝術、宗教朝聖的旅行、節日和其他文化事件旅行。」換言之,大力提高澳門如文化遺產的參觀是建設澳門文化旅遊的重要任務。多年以來,無論是文化局及旅遊學院,都舉辦了很多世遺導賞課程,但是,神女有心,商王無夢,多次徘徊在牌坊,很少聽到導遊精確及精彩的導覽,似乎當中仍然有不少問題要好好處理。
特首多次揚言澳門要適度多元化,敢問這適度亦應該包括澳門旅遊發展嗎?旅遊局併入經財司,橫向部門就是拼經濟,旅遊局與文化將漸行漸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