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8日 星期六

「 Don’t升班」定「都升班」進退失


    受武漢肺炎肆虐影響, 本學年非高等教育各教育階段學生共八萬多人自一月底農曆年假至今,都因停課在家學習,中國內地多個省市亦於二月十日開始推行「停課不停學」政策,超過一千一百萬中小學老師、約二點七億在校學生遷移至線上教學。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全球超過十五億逾九成學生受疫情影響、逾一百八十多個國家停課,線上教學或溫故知新已成為全球化現象。但是,仍有許多國家沒有足夠資源,尤其偏遠及窮困的地區;又因為仍然有國家地區尚未發展在線教育市場,無法迅速把實體課堂遷移到線上平台。

全民都很「擔心」
   最關心疫情且希望快點結束應該是家長,受疫情打擊,不少家長變成驚弓之鳥,滿腦子都是「擔心」,擔心只有「溫故」,沒有「知新」,即是說趕不上應學而未學的「進度」;擔心放假太久,孩子變得好逸惡勞,不思進取,喪失鬥心,就算不是輸在起跑點,亦會一定輸在終點;擔心學年成績如何計算,尤其擔心孩子屬於上智與下愚的那群,或是留班,或是成績不達理想指標;最後,才會看到自己已經非常疲憊,何時才能結束「亦親亦師」的角色衝突。
    為人師表都有一大堆「擔心」,擔心學生浪費時間上網、打機或睡覺;擔心一旦復課後要非常費力才能讓學生的原神歸位;擔心復課後要拼命追趕進度,累己累人;擔心學校祭出無理的政策與別校競逐來年的生源;原來,有許多教師最擔心是自己,一直過勞才保持顛峰狀態,疫情見不到學生,經營不了師生情,又不能計算學生作業成績,顯然令老師士氣重創。不少老師說,很想疫情快點結束,快點上學,尤如久休的戰士期盼再度披甲上陣。
    學校亦有一籃子的擔心,擔心疫情過後,學生狀態是否能應付密集的課程與考核,成績是否能保持一貫;擔心學年結束如何公平處理沒有作業、測驗及考試的成績。聽說已有學校召開會議,向教職員宣佈全校學生都升班。關心校園衛生安全的學校更擔心,雖然做足所有防疫措施,一旦發生校園裡的交叉感染,就會造成生源流失、甚至短缺的危機。
    政府該是最主要持份者,最擔心被指摘應付疫情不力,效果不彰,所以,自特首到各級官員,無不提議庫房大開,無論是應對疫情、重建經濟民生及補貼學校教育經費;擔心疫情由個別輸入變成本地感染大爆發,無相應的醫療資源去應對;關愛市民的有為政府更擔心大家的生命是否受到威脅,朝思暮想疫情早點退卻,早點研製出高效疫苗。
    好學生尤其是應屆畢業生,最擔心的是沒有最後的成績如何以優秀的成績進入心儀的大學呢;在家悶到發荒的學生,最擔心是仍然要悶在家,頭頂上都長滿了磨菇,疫情還沒結束;遊手好閒的學生擔心一旦復課,又要重度比在家更苦悶的日子;最不擔心的是佛系學生,管他Don’t升班定都升班,時間到了,自然有個兩全其美的結決方案。

停課復課各國各出奇謀,惟澳門佛系應對
    澳門與香港同氣連枝,本來都定於四月二十日有序復課。但是,因為不敢冒險,選擇佛系復課,一而再,再而三把復課日程無限期延後。台灣只是農曆新年假過後,停課兩週,中小學二月二十五日開始全部復課。明令只要有一名學生確診,整個班就要停課十四天;假如一所學校有兩名學生確診,就要封校十四天。到筆者行文時,台北只有一所學校有學生確診,停課三十日後復課。
    新加坡一身是膽,採取進可攻退可守的政策,從不停課,理由是學校停課,會對整個社會順利運作造成很大的干擾,亦會導致經濟民生重創。自四月一日開始,逢星期三所有學生都要在家學習(Home-based Learning)。
    中國內地疫情「暫時」受控,爭取盡快復課,目前內地共有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二十一個已確定復課日期;其餘十個還未明確復課日程表出台。在中國,復課之聲甚囂塵上,其中一個關鍵的因素是高考及中考。教育部宣布高考延期一個月,發言人說:「2020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071萬,疫情發生後,各地延期開學並安排高三學生居家學習,學生複習備考普遍受到影響,特別是由於城鄉網絡學習條件等差異,部分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的複習備考受到的影響更大。高考延期舉行,可使考生有更多時間按教學計劃在校集中學習,從而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公平。」高三之後到初三,復課是為了「中考」,務要考上心儀的高中。中國自從隋朝設立科舉以來,考試就成為大中小學生的學習指揮棒,亦成為學生擺脫不了的緊箍咒。

Don’t升班」定「都升班」進退失據
    停課不停學雖為權宜之策,雖有失亦有得。但特區政府卻失之交臂,高呼十五年免費教育,不爭朝夕;高唱「溫故」,卻從不過問「知新」;更可惡兼腦殘的是要求學校不要算作業分數。頓時,澳門教育一股佛系氣流濃籠罩著,學校教育如墮五里霧中,不知何去何從,自然進退失據。看來,沒有學校夠膽全校留級,都升班大勢所趨。
    多年以來,特區政府投資教育可謂不惜公本,尤其帶領學校領導考察教育先進大國,但就從沒做過任何衡工量值。周遊列國後,一眾校長依然佛系治校。在中國,線上上課已經實行多年,所以,武漢肺炎實在對學生學習沒造長致命的打擊。反觀澳門,疫情至今,教育官員在每日下午的記者會,依然佛家口吻,說甚麼復課與否,要視乎疫情,有進一步消息,一定會提早通知大家。
  面對疫情,特區政府常以過尤不及去處理停課,所以,造成復課無期,進退兩難。多年以來,政府謹小慎微於如何制定評核制度,從為落實「對學生的評核」規定,達到《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2011-2020年》「審視和完善學校評核和升留班制度,促進所有學生學習成功,減低留級率」的目標,教育暨青年局就《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學生評核制度》立法,自於20161031日起進行為期六十天公開諮詢,完成《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學生評核制度》諮詢總結報告,到如今2020年,還沒有送審。當中有許多具體建議,如容許小一至小四學生重讀(留級),條件是由校方申請,教青局審批。另外,文本建議小五至小六則設4%留級率、初中設8%留級率等。教育界對升留級意見紛紜,莫衷一是,各走極端所致。

Don’t升班」定「都升班」以外的中庸之道
  留班與升班,一試定終生,還有多元評核,只是治標。治本之道,在於建立健全的自學能力及態度。早年由哈佛大學創設,日本教育家佐籐學發揚光大的翻轉教室,就是其中一個中庸治本之道。翻轉的意思是把學校要進行的活動帶回家做,而本來在家做的卻留到學校來做,如要學生備課,老師邊教邊學,學生自學為本,教師教學為輔。許多國家都已實行,而且亦沒有明文規定要留班,到最後,還不是很有國際競爭力。反觀澳門是留級之都,汰弱留強後,又是否具有一流的競爭力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