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終日被扁桃線發炎入侵,經常發高燒,燒到發紅發熱,甚至嘴唇爆裂,母親很擔心我燒壞腦,變成傻仔,所以,我就成為醫院的常客。每次高燒,都要打盤尼西林,先在手臂試針,「頂得順」的話,約半小時就在臀部再打一根大的。真的很厲害,不到一小時,額頭就清涼了,燒亦退了,然後可以回家去,靜待下一次扁桃腺發炎突襲……
我一直以為盤尼西林就是我的救命草,直到我為人父親這個神話才破滅。兒子早產,身體孱弱,像我一樣經常生病。我又用兒時的方法,帶兒子去打盤尼西林,果然湊效。不過,有一次,兒子來回挨了幾針盤尼西林,燒退燒又來,我意識到這一招可能失效,遂「投靠」另一所醫院。主診醫師為兒子作了全面的檢查,告訴我是因為中耳炎導致他發燒,治好中耳炎燒就自然會退,且跟我說發燒是為了對抗疾病,是一件好事。頓時,我非常驚訝,恍然大悟,於是,開始去找孩子為甚麼發燒的醫學書看,才知道過去自己對發燒非常無知。
兩百年來,人類體溫不斷下降
二○○三年,SARS肆虐,進出那裡都要戴口罩量體溫;十七年後,武漢肺炎,大家聞發燒色變。發燒不能上學,亦不能上公車、當然更上不了飛機;進不了公務部門辦事,沒料到連食肆都進不去。為了過關,為了坐飛機,一於事前吃粒退燒藥把體溫壓到正常,試圖瞞天過海者神憎鬼厭,當中已有多個是確診案例播毒感染其他無辜者。
現在,量體溫成為日常,一旦發燒,忐忑不安,人人自危。其實,兩百年來,人類體溫不斷下降,意味著人類抵抗細菌疾病的能力亦下降。一八五一
年,一位名叫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的德國內科醫生,收集了兩萬五千個病人的腋下體溫資料,首次確定了人體正常體溫為37℃,這種說法一直沿用至今。兒時,我的體溫高於這個傳統指標就算發燒了。不久前,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團隊的研究成果發現,自十九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兩百年間,人類體溫下降0.4℃。換句話說,從37℃降到36.6℃,這樣也導致人類免疫力下降,加速了病毒、細菌感染和癌症的發生率。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五至六倍。專家稱,體溫是和基礎代謝率掛鈎的,體溫每上升1℃,基礎代謝會提高13%。體溫過低,可能意味著代謝不好。
體溫高血流快 白血球及巨噬細胞效率更好
人體有大約有六十萬億個細胞,血液的任務就是給細胞輸送營養和氧氣,並帶走二氧化碳等廢物。血液中的白血球用以識別體內異物,產生免疫功能,並做出相應的免疫對戰行動。除白血球以外,更厲害引致發燒的是從骨髓中跑出的來單核球,成熟後成為巨噬細胞,當巨噬細胞偵測到細菌病毒,就會引發警報系統,即發燒對抗。體溫高時,血流速度亦快,同樣道理,體溫低時,血流速度亦慢。所以,我們睡著後,體溫慢慢下降,臨天亮時體溫最低。因此,許多老人,尤其慢性病患都在臨天光時因血流動過慢而病發,甚至失救死亡。平時,白血球能迅速發現體內異常,把病原體射殺。反之,基礎代謝率低,體溫下降,血液流速緩慢,白血球的工作效率變得低落。慢慢,體內細菌病毒累積變強,我們就容易發病。此外,白血球不僅能抵禦外部病毒和細菌的攻擊,還能監測到體內的癌細胞,及時把癌變細胞殺死。說實在,癌症就是個低溫症,有專家說,即使是健康人士,每天體內也會產生約五千個癌細胞,只要其中一個躲過了免疫系統的監視,倖存下來,很快就會1變2、2變4、4變8......最終演化成腫瘤。據科學家推算,如果體溫下降1℃,免疫力降低30%,則每天免疫系統可能會漏掉近一千五百個癌細胞,任其瘋狂繁殖。長期喝冷飲或食用寒涼食物,甚至經常置身冷氣空間的人士,都容易引發出癌症。
為甚麼我們的體溫一直下降
良好的免疫系統,對外可以快速識別和清除病原體,對內可以及時監測天天上上下下的癌症指數,並作出快速的滅癌細胞行動。但是,如果體溫降低,免疫系統反應遲鈍、消極怠工,病毒、細菌、癌細胞就有了可乘之機。綜觀現代人類體溫為何不斷下降?大概有四個解釋:
一、缺乏運動:人類體溫在兩百年間下降了0.4℃,近二十年的下調幅度更驚人,主要原因跟缺乏運動有密切關係。人類從原始時代開始,到遊牧時代及農耕時代,都要透過付出大量的體力及運動才能找到食物,甚至逃過被獵物追殺的危險。可是,一旦到了都市社會,尤其是從工業時期過渡到後工業時期,澳門的製造業已息微,完全被服務業取代。換言之,就是以坐在賭場及寫字樓為主的行業,我們的運動量已大減。再者,我們連動手洗衣、煮飯及打掃不是給機器就是給傭人代勞,更加缺乏運動。須知道,肌肉是人體內最大的發熱器官。較少的肌肉,意味著較低的體溫和較低的基礎代謝。現代人運動量減少,導致肌肉含量普遍低。基礎代謝下降,能量消耗就會減少,內臟脂肪就會增加。而內臟脂肪組織會分泌出超過二十多種不良激素(或者脂肪細胞因數),會引起血管炎,還會削弱胰島素的功能,從而導致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
日本著名醫師兼體溫學專家石原結實研究所得,人體有接近70%的血管就在下肢,所以,起碼要天天走路,才能減少生病。再者,年紀大了,不運動亦讓肌肉不斷流失,長者保持豐厚結實的肌肉才是保命的不二法門。
二、無處不在的冷氣使體溫調節中樞不再敏感:人體除了肌肉質與量都下降外,冷氣導致減少或停止排汗更是現代人體溫下降的一大原因。長期在冷氣房工作及休息,大腦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失去了接收新刺激的能力,久而久之,體溫調節中樞將對外界溫度不再敏感,誤以為外界的溫度就是體內的溫度,從而導致體溫慢慢降低。
三、生活壓力大皮質醇過量分泌導致肌肉分解
我們生活在過勞及壓力過大的時代,無論是學業、人際、財務、甚至家庭都成為壓力的根源。人受壓時身體會分泌「皮質醇」激素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避免肌肉過於繃緊。但是,皮質醇是一種分解代謝激素,不僅會分解肌肉,還會促進脂肪儲存,最壞的是會優先把脂肪存儲於內臟,基礎代謝率一降再降,體溫也就隨之降低。
四、長期冷飲兼飲食不當導致體溫不斷下降
澳門近年手搖飲品,俗稱廢水大行其道,特別是大熱天時,低溫的廢水灌進三十多度的體內,如此反差不但傷身,更會讓體溫下降。可怕的是,天天看著大人小孩都一人一廢水,習非成是,脆弱的學校健康教育怎能抵擋這魔鬼的誘惑呢?
不健康的飲食尤如引狼入室,只要沾點風寒,就會引致發燒,發燒不能擊退病毒,人就倒下來了。武漢肺炎直指高齡及有長期病患者,就算年輕如香港第一位三十九歲病故的確診者,都已患上高血壓,凡此種種,皆因不當飲
食。
千百年來,蝙蝠已進化成體溫40℃,正所謂百毒不侵。蝙蝠還有一項特殊的技能,那就是「 DNA 修復」。由於蝙蝠要夜間飛行,需要高能量及高代謝才能作到。蝙蝠進化出 DNA 損傷修復的基因,使得蝙蝠具有強大的身體水準和免疫系統,所以,攜帶病毒的時候「很少發病」或是「不發病」。我們又不是
蝙蝠,除了不要吃蝙蝠外,更要好好關顧自己的健康。我們不僅要口罩,更要強壯的體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