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窮遊新加坡,發現她是一很了不起的國家,資源非常匱乏但就成為「靠食腦」的世界強國。眾所周知,新加坡最缺飲用淨水,只好向鄰國馬來西亞買水,但是,馬來西亞都不夠用,新加坡惟有自己想辦法。於是,把污水循環成為再生水,再來就是海水化淡。新加坡政府自二○○六年起,在五年之內共投入三點三億新加坡元(約十九億港元),使新加坡成為全球水資源技術的研發中心,同時亦設立相關政府機構專注發展整個水資源產業。在多年努力下,水資源產業於二○一五年佔新加坡國民生產總值共0.6%,即10.07億美元(即約78.13億港元)。
除此以外,新加坡的組屋最為亞洲其他樓價高企的國家人民所艷羨,新加坡九成人擁有自己的住房、人均住房面積超過三十平米,年輕人進入社會工作兩到三年內就可以買樓。很難想像,區區七百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人口密度位居前列,竟能提供如此安樂的居所給所有國民。
當然,新加坡亦開賭,但為了國民免於被賭博荼毒,凡是新加坡人進賭場必須徵收一百元的入場稅,且只能待一天。另外,賭場附近禁絕櫃元機及押店,賭徒輸乾輸淨就得離場。
窮遊新加坡,總覺得新加坡政府及國民擅於解決困難,再走進新加坡的學校,與當地教育官員交流,始發現新加坡是一個教育強國,近年,當地教育改革履創新猷,深值澳門特區新上場的政府參考借鑑。
一切從亮麗的PISA成績說起
二○一五年,全球十五歲中學生在數學、科學與閱讀能力進行國際評比的PISA測驗中,新加坡包辦了三個冠軍。二○一六年,國際數學與科學評量TIMSS,新加坡的中學生與小學生,也名列世界第一。到了二○一八年,PISA成績公佈,中國三項都位居第一名,各國為之驚艷。但是,新加坡仍然守住三項測驗的第二名。
新加坡的教育水準在亞洲乃至全球都是非常有名的,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條件優越,許多歐美國家都借鑒新加坡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模式。加上與國際接軌的課程教學、雙語教學環境,很多人都將新加坡當做通往全球名校的黃金跳板。這座蕞爾小島的亮麗表現,歸功於不斷進行教育改革,精益求精、勇於創新,新加坡已廣為世界矚目的是全國人民都孕育成終身學習的意念與文化,這股教育軟實力才是建構今天新加坡強國的後盾。
一場不可錯過的教育專訪看新加坡教改
新加坡教改推手、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教師培訓院長劉依玲(Ee Ling Low),不僅代表新加坡參與美國史丹佛與哈佛等名校的教育創新計劃,也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二○三○年教育倡議的新加坡國家代表,她自豪地剖析新加坡一路走來的教改歷史,並揭開下一場改革階段,已然展開。
新加坡教育改革始於一九五九年,起初以「生存導向」為主,致力教會學生基本生存之道。到了一九七九年,國力鞏固後,就轉以「效率導向」為主軸,即從基本生存及生活能力邁向高效的優質生活,換言之,國民必須整體掌握從「量」邁向「質」的指標。到了一九九七年,更上一層樓,以「能力導向」為發展方向。去到二○一一年,突破到以「學生中心、價值觀導向」為主,可見教改從國家基本經濟發展邁向以人為本的人才發展道路去。再者,許多國家非常在意教育對國家經濟帶來的貢獻,關注學術成就表現。現在,新加坡更重視如何啟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動機,讓他們成為終身學習者。
在教學與評量改革方面,新加坡更是大刀闊斧,願景與使命都指向:看見每個人的差異與多元。新加坡近年大力推動素養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顛覆了傳統僵化教育格局及核心價值,尤記得多年前的電影《小孩不笨》及其續集,都是狠批新加坡教育的死記應背及汰弱留強系統。新加坡教改全面要求教師必須以學習者為中心,相信「不是只有成績好的學生,而是所有孩子都能夠學習」。當老師能看見每個人的差異與多元性,方能真正以他們的需要來設計課程。也唯有如此,才能徹底根治厭學逃學,學生才會真正想要積極學習。因此,在課程設計上,中學階段實施「科目編班全面計劃」(Full Subject-based Banding),一門學科有G1、G2、G3程度,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每一學科不同強弱,設計個別化的學習模組。當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不同,自然也不該用一元的標準衡量表現。在中學與小學,新加坡都降低了傳統期中、期末考的比重,改為報告與分組活動等多元評量方式。空出來的時間,也能讓老師更深化素養導向教學。
此外,新加坡還叫停了中學階段的學校排名,不再公布國家升學考試獲取高分者的資訊。明年,小學離校考試(PLSE)決定將從實行數十年的「總積分制」改為「積分等級制」,務求淡化學生對分數所帶來的競爭壓力,轉移制造更多空間發展特色才能。這些轉變,或許與人們印象中的新加坡很不一樣,卻是新加坡堅定踏上的方向。
接著,劉依玲説教改成功關鍵:關注所有「利害關係人」,教改並不是只有政府與研究員的事,與教師、學生及家長皆密切相關。新制上路,新加坡政府致力推動同理心,讓各個教育持份者都能認清自己在教改路上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且更要能理解及包容彼此的紛歧會新加坡也很清楚。
新加坡深深明白教改成功的關鍵在於老師。眾多的研究在在顯示,增進教師的職業認同與榮譽感,有助於他們展現更優質的教學力。根據二○一八年瓦爾基基金會的調查,有六成多的新加坡人覺得學生很尊敬老師,在調查的三十五各國中位居第六,並有三成的新加坡家長鼓勵孩子當老師,這讓我們有很好的改革基礎。
新加坡給澳門教改的啟示
在差理•卓別靈主演的《摩登時代》中,他是個在不斷滾動的輸送帶上拴緊螺帽的工人。今天,全世界都熱切步入後工業時代,甚至是信息年代。可是,澳門仍然停滯在工業時代,教育就是上課、功課、測驗、考試到畢業的流水作業,過程中,把不及格的學生淘汰,就像差理把不及格的產品從輸送帶上拿走一般。看看我們的老師及學生,天天就在支離破碎的硬知識籠牢中做困獸鬥,既低效亦浪費,顯然沒有以人為本,更難以締造終身學習的社會文化。
問到為甚麼終身學習如此重要?劉依玲說世界變化瞬息萬變,自動化、物聯網、人工智慧大行其道,帶來的革新必須提早應對。世界經濟論壇(WEF)在二○一五與二○一八年針對同一主題進行調查,訪問企業主認為未來工作最重要的十大技能,依先後排序為:一、解決複雜問題能力;二、批判思考;三、創意;四、人事管理能力;五、與他人協調合作的能力;六、情緒智商;七、判斷與決策能力;八、服務傾向;九、談判能力;十、認知彈性。
新一屆特區政府剛上任,看得出有一股磨刀霍霍的銳氣,盼能在今天這麼奄悶的澳門教育注入一股清新的教改真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