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政治進校該視如細水長流


        很多年前,筆者擔任一個婚姻及家庭生活教育團體的主席時,曾拜訪學校,想跟青少年談愛滋病,卻多次遭到校方強烈反對說,我們學校的學生都潔身自愛,點會有愛滋病,既然沒有愛滋病,根本就不必認識愛滋病。多年來,未婚婚懷孕中學生都會非常徬徨,因為學校知道後一定會勸令退學。要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子勇敢生下孩子已經很難能可貴,更可貴的是當他們願意一邊當媽媽,一邊讀書想扭轉命運,多年為這些未婚媽媽奔走找學位,成功率是零。筆者擔任中學校長時,幫助多個未婚媽媽重返校園,但通常都只能透過入讀晚上的回歸教育,學生亦好不容易熬到畢業。
    曾幾何時,愛滋病進校是洪水猛獸,今天已經是學校性教育必修的課題;根據統計普查局數據,二○一六年,母親介乎十五至十九歲的新生嬰兒有三十一個,二一七年共二十九個,二○一八年共十九個。眾所週知,除了這些既勇敢又得得相應支援的未婚懷孕少女之外,相信有更多嬰兒命喪在澳門無牌或內地庸醫手上。雖然,社會已經變得開明進步,但是,要學校接受未婚媽媽重返校園,似是比讓愛滋病進校園討論更難上加難。要說愛滋病進校難,原來,政治進校實在比未婚媽媽重返校園更難,更談虎色變。孫中山先生說,政治乃眾人之事,如此平常的事情,為何比洪水猛獸更可怕呢?

我是怎樣讓學生快樂地學習眾人之事
    多年前,筆者剛從大學教職轉到一所中學擔任校長,一開學就組織一人一票選出來的學生會,容讓學生會參與更多學校事務。沒想到一向傳統保守的校風,迎來激盪人心的改變。首先,有學生提出女生制服與時代脫節,要求換制服,其實,最好的換制服方法是舉辦校服設制比賽,承諾冠軍設計成為女生制服,一年後,全校女生就穿起票選冠軍的制服。
    學生會定期舉辦與學校領導層對話,但事前必須遞交相關議題給雙方準備,對話會公開進行。第一次對話會,學生最關心的是學校小賣部的魚蛋為甚麼比校外的貴?很勤奮的學生會代表搜集了學校附近食肆的魚蛋售價,的確學校小賣部賣的要貴。在對話會上,學生會找來不同食肆魚蛋的樣本,學校小賣部亦有。雙方陳詞後,學生會始發現在外面買的魚蛋沒有產地來源標籤,而學校小賣部售賣的就有,而且都定期送交政府有關部門抽檢,確保安全。經過對話後,學生會明白學校小賣部的魚蛋品質較外面的要好,又有產地來源,且經過政府抽驗,成本自然比較高,賣貴一點亦屬合理。
    除此外,學校積極推動餘暇活動,邀請知名立法議員吳國昌逢週三下午來學校教時政評論。學校的校園電台,校園記者經常報導學校實況,且印製有評論文章的刊物。       

政治進入校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德國「U18選舉」
    德國那納粹獨裁無道的希特勒時代過去了,他們深深了解文明政治是要透過良好政治教育才能達成的。盲從聽信政治人物的結果,就是國家最大的災難。德國的政治教育的重點,不在於你要聽從誰的指令,不是你是誰的粉絲,而是要擁有獨立思想與思辨的能力。而這是他們認為杜絕獨裁、不再重蹈歷史覆轍最好的辦法。
    德國重視政治教育,不是紙上談兵。為了營造健康的政治文化,德國總動員投入政治教育工作,希望學童提早接觸政治,視政治為生活的日常。而他們的政治教育不是公民與道德的書本教材,也不是把大家帶去國民教育營洗腦,而是讓未來的公民嫻熟公民事務,舉辦模擬選舉,討論公共事務。
    德國要年滿十八歲才可以有資格選舉,德國政府為了讓未成年人能提早了解公眾事務,熟悉選舉的程序與目的,提昇青少年對公共事務的志趣及能力,政府特地在正式選舉的前九天,舉行年紀小於十八歲的孩童與青少年選舉,讓未成年人可以提早參與政治、了解政治,候選人也藉此了解潛在選舉人的需求。這個活動就叫U18unter 18)選舉。
    這個未成年卻毫不兒戲的模擬選舉始於一九九六年,無論國會議員選舉、地方邦政府以及歐洲議會選舉,都會在選舉日之前九天舉辦一場給十八歲以下孩童與青少年的模擬選舉。在模擬籌辦選舉活動中,政府選務單位只是擔任輔導的角色。模擬選舉的活動可以有多樣化的規劃。籌辦的單位會邀請不同政黨理念的政治人物來參談討論與交換意見,讓模擬選民有機會了解候選人的意見,並與他們做直接的交流,原來這才是整個選舉活動的政治教育目的所在。參與選舉的青少年必須要學會勇於表達自己的政見,政治人物必須認真關注與回應。二一七年的國會選舉,全德國有二十一萬五千個青少年參加模擬選舉,選務主管機構獎勵學童青少年自製創意隔離投票間及投票箱,讓孩子持續保持對政治的關切態度。

學校是政治中立的鎮地嗎
    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第9/2006號法律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第二章
教育制度的原則和目標第三條的基本原則規定:「不得以任何哲學、美學、政治、意識形態或宗教信仰的方針規範教育內容。根據常識,所謂的不得只是形同具文,很不現實,那會有宗教辦校的、有愛國主義辦學的,不會把宗教信仰價及意識形態帶進學校的呢?教會學校不傳教即不是教會學校,愛國學校不教愛國就不是愛國學校。
    筆者倒想反過來問,「校園內真的可能沒有政治嗎?」那討論「政治」的公民課及德育課,要不要刪掉呢?公民教育課程中,政治本來就是不可缺的一堂,如何教導孩子正確認識政治及政黨運作,顯得非常重要。其實,辦校者也好,家長也好,都知道政治就是這麼無孔不入、這麼全面的影響我們的生活,那麼,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應該是:「政治應該如何進入校園?」

讓政治歸政治,教育歸教育,是不切現實的
    所謂政治不介入校園究竟是認為學生的政治判斷力不足,還是學校有既定政治立場,從而得出我校不喜歡的政治立場就不能進入校園?所謂學校政治中立往往指行政中立、政治不介入校園指的是校方不得用公家機關的資源去鼓吹某種特定立場,政黨或政治社團不應該介入學校的行政及日常教學運作中。至於學生,理所當然可以有自我意識形態,無論在學校發表任何政治理念也不該被禁止、干涉。
    開學伊始,教青局就邀請校長開會,希望學校就近三個月香港的政治狀況,在校園裡給學生展開多元理性的討論,這不就是善意地讓政治進入校園的好舉措嗎真理越辯越明,政治立場越辯越應該學會彼此尊重,無論是無立場的,又或是黃絲抑或是藍絲,都學會透過文明對話化解彼此的對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