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下午,世界著名心靈培育演說家古倫神父再度蒞臨澳門,於聖公會專業培訓中心主講:《轉化負能量,成為生命助力》與《讓助人專業者成為別人的祝福》,台灣南與北文化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吳信如女士即時傳譯。本人有幸參與是次心靈饗宴,內容精彩絕倫,很值得與大家分享。
古倫神父(Anselm Grün)簡介
1945年,古倫神父生於德國Junkershausen,自19歲起就是天主教聖本篤修會位於烏茲堡的「Münsterschwarzach修道院」的修士,獲得神學博士、哲學與企管碩士。古倫神父在聖本篤修道院擔任經營主管30年之久,善用聖本篤修會與天主教信仰的精神,結合榮格心理學與企管學,開設人性領導課程,幫助現代人突破個人、婚姻、家庭與職場種種困境。他也負責管理修道院所屬二十多家公司行號與三百多名員工,是修道院的經濟管理人。
古倫神父雖然管理數以億計的《聖本篤會》財產,亦不斷為世界名牌企業提供財產管理諮商服務。更令人欽佩的是,他始終奉行神貧、貞潔與服從的極簡樸生活,只有兩套修士服、住在50平方呎的房間,與其他修士共用浴廁設施。他自駕二手車出勤,所有演講、寫作的收入,全部歸修道院所有。
古倫神父著作等身,主要作品已由台灣南北出版社翻譯成中文,澳門聖保祿書局有售。他擅長把深奧神學靈修哲理融入現代人的生活困境,且能以最淺顯的文字讓讀者輕易瞭解,德國聯邦政府於2007年向他頒發「十字功績勳章」,肯定他對社會心靈與價值領導所作的貢獻。是次演講的主題為情緒,可參閱古倫神父新著:《情緒,有關係!》--雅各井邊轉化情緒與人我關係的16場深度對話。
《轉化負能量,成為生命助力》演講
情緒的英文是emotion,拉丁文motere是指力量的泉源。情緒,在亞洲不鼓勵講,常被視為不禮貌而壓抑下來。其實,情緒在這裡被壓抑了,卻會在那裡爆發出來。美國為首的心理學文化力倡「改變」,但是,「改變」即否定過去一切的努力,是極具入侵性的想法,而情緒是要透過緩和的「轉化」歷程才能成為有價值的生命助力。
轉化的前提包括:1.接納自己過去到現在的生命故事;2.情緒不單與個人,更與整個組織息息相關;3.相信轉化是可以做得到的。
從男女兩性分別而言,女性通常比男性長壽,主要原因是男性誤以為情緒是個人的事情,不便與人討論。男性喜歡講外面的事情,如足球比賽、買車買樓,但就不太願意講情緒。女性比較願意與人坦然談情緒,相信情緒跟家人,甚至組織企業有關。其實,情緒表達完全是人際關係發展的成果,簡單而言,無論是人與人間,或是組織與組織間的衝突,其核心根本就是情緒。舉例:太太想與丈夫分享情緒感受,丈夫卻說我用冥想就可以,當中的潛台詞是男生比較理性,高女生一等,女生卻經常透過發脾氣宣洩情緒。真相可能是男生很怕面對情緒,難以應付情緒的挑戰。
攻擊性情緒有三種,即生氣、憤怒及仇恨,這些情緒自然且正常。人通常可以兩種態度面對,其一是越想對方的不是,就更加生氣;其二是轉化衝突,勇敢跟自己的情緒對話,找出背後的意義與價值。
生氣是對方的語言、行為入侵了你的底線,情緒表達是用來跟對方劃清界線,好使對方收歛。要學會解讀入侵、底線與劃清界線等訊息,轉化成積極正面的力量,好等下次再來時可以用更好的方法處理。
憤怒爆發,要想到是甚麼東西讓你爆發,例如是對方的言語行為刺痛你的過去。換言之,如果你的內裡沒有傷口,對方不會刺痛到你。又或者,過去有太多被壓抑的事情,一經對方挑起就馬上爆發。其實,對方碰到你的壓力是好事,讓你更有機會察覺問題所在。
痛恨別人時,一個好的天主教徒會感到既不可以放縱,但又難以壓抑,導致不斷自我譴責。中世紀之前的沙漠教父一直相信並且教導我們:天主的愛會流到我們痛恨對方的中心,嘗試找一段福音與憤恨對話,可能5分鐘就可以緩解憤恨情緒。
嫉妒是指別人比自己更好更厲害。問問自己有一天,你真的跟對方看齊時,你真的會快樂嗎?你還是你自己嗎?懂得這樣想,你自然會比較感恩現在的你,可以活出自己,而不是自我中心。一個真實的自己,才比較容易與別人相處,才可以從中欣賞及享受別人的長處,那時候,嫉妒再沒有必要了。
呷醋是人際關係的問題。存在主義哲學祈克果說:「人類一切的難過與痛苦皆源自跟別人比較。」看福音中馬爾大偏要跟馬利亞比較。要接受自己是天主獨一無二的創造,包括好的壞的,甚至是自卑的,看福音矮仔稅吏匝凱一直受到人群的排擠,非常自卑,為一睹耶穌的風采,竟攀到樹上。請注意耶穌的抬頭一看,希臘文指的是匝凱頭上的一片天,寓意匝凱也有光明正向的另一面,耶穌向他說:「匝凱,你快下來!因為我今天必須住在你家中。」頓時,匝凱被耶穌全然的愛與接納治癒。
恐懼是因為怕做錯事而被拒絕,同時因為長期活在別人的評價裡。我們恐懼不完美、恐懼生病、恐懼死亡、恐懼失控。我們要問自己,到底要由天主來決定你的價值,還是由別人來決定你的價值呢!至少,可以為自己仍活著而喜悅,把握每一個現在的時刻,認真活好每一個當下。
恐懼是因為怕做錯事而被拒絕,同時因為長期活在別人的評價裡。我們恐懼不完美、恐懼生病、恐懼死亡、恐懼失控。我們要問自己,到底要由天主來決定你的價值,還是由別人來決定你的價值呢!至少,可以為自己仍活著而喜悅,把握每一個現在的時刻,認真活好每一個當下。
悲傷、頹喪及憂鬱猶如一位穿著黑色衣服的女士來敲門,總教人害怕憂心。不要怕,打開門,集中看她一定有重要的事情告訴你,就是你對生命錯誤期待而受傷。我們可以默想耶穌的五傷來療癒自己的傷痛。例如默想耶穌腳上的傷口,想像我們站不起來是因為自己與人比較造成,所以,沒有站起來的勇氣,更害怕被人拒絕;默想耶穌身上的傷口,想像我們亦是被別人的指指點點釘死了;默想耶穌手上的釘口,想像我們被別人的手打傷,不允許我們喜歡自己。還有別人支持的手突然鬆開,肆意看扁我們。耶穌的傷口可以治癒我們的傷口,我們的傷口亦可以治癒別人的傷口。
情緒處理是一輩子的事,沒完沒了。亞洲文化講體面。可是,怎樣才算是體面的作法,用意志及理智壓抑只會使我們更加無力,只有把負面情緒轉化成激情及力量,從假裝的心理平衡轉化成真正的內在平衡。個人如是,組織亦如是,要讓組織的成員不受評斷及責備,鼓勵說出真正的感受,問題才會逐漸浮現出來,才有機會去處理好。
真正的自我自由平安,不刻意表現和諧,不必戴面具,學會用健康的方式去彼此理解。如說,你講的這些說話比較容易讓我敏感及受傷,察覺彼此的敏感,等於劃清彼此間的界限,亦多了察覺的自由空間,避免過高的期望及想像,學會接納真正的自己及對方。
《讓助人專業者成為別人的祝福》演講
古倫神父引用瑪竇福音第25章,明確說出助人者的七大善工:1.幫助饑餓的人,想像成幫助心靈饑餓的弟兄;給口渴的人喝水,想像成愛給予缺愛者;給赤裸者穿衣,想像成幫助被羞辱的人;看有病的人想像成要關顧有內心需要的弱者;給沒瓦遮頭的人入住,想像成幫助孤獨陌生人;探訪囚犯想像成幫助不自由的人;古倫神父多加一個,埋葬死者想像成陪伴死者家屬。
祝福的意思是:1.說好的話;2.給予豐富的果實;3.帶來一個保護的空間;4.帶給人很大的力量。
亞巴郎是天主首選的祝福者,我們是家庭及社會的祝福。我們要像亞巴郎一樣離鄉出走,走出別人的錯誤觀感,從被綑綁出走成一個真實自由的人,獨一無二的人才能成為別人的祝福。
雅各伯的名字其實是影子的意思,舊約描述雅各伯被自己的影子摔倒。我們必須要跟自己黑暗影子搏鬥,你才慢慢學會轉化這些黑暗力量成為自己及別人的祝福。誠如希臘名言說:「只有受過傷的人,才能成為別人的醫生。」成年人可以成為年輕人的祝福,同樣,年輕人亦可以成為成年人的祝福。天主的聖言就是祝福,這祝福能治癒我們的病痛。
我們身上有天主的小孩,是原始、完整及不受傷害的;同時亦有一個受傷的小孩,長大後,受傷會痛,亦會哭。不受傷的小孩去幫助別人,亦同時幫助內在受傷的小孩。
伴侶發生衝突時,是一方說的話刺開對方的缺口,讓對方的受傷小孩跑了出來。要轉化這些刺痛的說話成為查詢受傷小孩的狀況,從而懂得擁抱受傷的小孩,使之邁向健康成長的道路。
祝福對方前,首要了解對方的意願及需要。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祝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