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

可以失業不可以失志


       澳門是個失業率很低的繁華都市,失業率通常徘徊在2.2%左右,等於說幾近全民就業。失業為許多澳門人來說,只是個暫時喘息的機會,很快,幸運之神會再度降來,又會找到一份新工。但是,茫茫人海,總有比較倒霉的朋友,萬一你失業了,不!換個積極一點的說法,如我仍在待業中,可知道怎樣逆境求存,迅速返回職場。又或者說,天天上班的打工仔,為何有那麼多朋友說跟失業的心情一樣呢?
        1981年暑假,我讀完大二回來,真的整整一個假期找不到暑期工,耗在家裡,心很不踏實,偶爾逛街,看了一齣與我當時情況很接近的港產電影《失業生》,至今印印象深刻。還好,2017年電影再度修復,可以在網絡上找到欣賞。電影由張國榮、陳百強、鍾保羅等擔綱演出。故事講學校裡的幾個好同學,畢業後面對自己人生道路各自做出了不同的決定。張國榮家境清貧但性格叛逆,經歷了很生活磨難,人變得成熟,亦容易化解與富貴好朋友陳百強的嫌隙。富家子陳百強熱愛音樂,一心想要追求自己的夢想,在不被家人理解後憤然出走,與阿國榮等人一起去打工,並熱切追求真致摯純淨的愛情,最後開了自己的個人演唱會,弟弟鍾保羅選擇了一條父母喜歡的道路,但也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者哥哥和朋友。
        也許,這齣電影不完全講失業,但就道盡年輕人的得意與失意,朋友是人生最寶貴的資源,在彼此砥礪之下,比較容意走出失意失業的谷底,向自己地理想人生邁進。今天,年輕打公仔們很多都並不快意,主要原因是澳門很單調,工種選擇不多,不是賭場、教師就是公務員。最新調查顯示,有40%的畢業生只想投考公務員,試圖在穩定的工作之餘,再開創自己多姿多彩的人生。
       不錯,澳門的失業率奇低,但很多職場年輕打公仔說其實跟失業沒分別,工作沒有目標、沒晉升機會、更沒有滿足感,買不起樓只能買車,更嚴重的憂鬱只覺得是一根工作過長甚至過勞的螺絲釘。這個年頭,年輕打工仔最艱困的不是應付工作的要求,而是如何在工作中找到特別的意義與價值。換句話說,就是要學懂如何樂觀尋找工作的特殊意義,有了意義上班才有動力,更不必刻意在工作以外尋覓另一個人生。
        默劇大師差理說人是大時代工廠裡的一根螺絲釘,但要建立置身整個機器的自豪感,螺絲釘鬆開甚至脫掉都讓整台機器失靈,失業不要緊,失意才關係重大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