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3日 星期一

機器人有可能取代澳門的老師嗎?

 


 

    如果蘇格拉底、耶穌及孔子可以穿梭時空,回到未來的今天,依然喜歡在街頭、廣場、甚至網台上與人辯論,而突然清華大學的人工智能機器人華智冰亦趕到現場,來一場即興的哲學饗宴(Symposium)活動,你猜,最後是誰樂此不疲,而又誰會敗興而歸呢

    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不會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還有那些呢也就是需要付出創意、人情味、溫暖和同情心的工作。劍橋大學研究者的資料體系,分析了三百六十五種職業未來的被淘汰概率。其中,教師被機器人替代的概率只有0.4%。因為教師職業符合不易被人工智能淘汰的三個特點:社交能力、協商能力、人情練達的藝術;同情心以及對他人真心實意的扶助和關切;創意和審美。

    別高興得太快,澳門的老師非常勤奮,按足政府要求的基力教學,跟足上級的指示佈置作業、測驗與考試。但是,當論及目前澳門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創意表現,是否有豐富的教育熱忱,能否隨時以同理心去理解每一個學生,那就很值得商榷深究啦

 

lift今天還沒有被淘汰

    兒時,很難得參加婚宴或壽宴,記得一次,父親的東家在福隆新街高陞酒家擺壽宴,闔府統請,所以,我們家就一起去。到了酒樓門口,有一台很古老的升降機,裡頭站在一位穿制服戴帽子的女服務生,非常有禮貌招待客人。原來她是揸lift人,負責按客人要到的樓層一一送出去。看看歷史,載人升降機已經超過一百年歷史,而自有這種機器,就有揸lift人這個工種。

    記得,有揸lift人的酒樓好像比較高級,以為自己的身價突然高企。時移世易,別以為人工智能科技卓越的今天,揸lift人肯定被淘汰。試試看,今天大家出入博企大酒店,都有比一般男士高出很多的女服務生負責lift,讓你有賓至如歸的溫馨感。

    為何揸lift人歷久不衰,雖然她們的工作刻板、重複、毫無創意,但是,別忘了他們會讓你覺得有人情味、窩心及好像很被理解的感受,而這些就是冷冰冰的機器人華智冰無法取代的啊

 

老師!你會不會成為未來世界裡教室中那個多餘的人類呢?

    韓愈〈師說〉中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為我們說明了老師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在傳授做人之道、生存必備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解答學生成長中遇到的種種疑惑。機器人可以不厭其煩地透過強大的演算法,用來講解課文、分析考題、補充延伸資料、批改作業及考卷等教師的日常工作,絕對比有限的人腦更升任到位。當然,機器人亦能不厭其煩地跟學生解說種種做人的道理,但是,也許機器人不知道自己在說甚麼

    澳門中小幼教師按章教學,即是根據政府頒行的教育法律、課程框架、基本學力要求等等去設計課程與教學。要修正一下,其實目前大部份的教科書,都已滿全政府的各種要求,教師只需照本宣科,佈置既定要求的作業,按學校指標測驗考試,就算完成教學任務。筆者從事師資培訓教育多年,越來越覺得老師比機器人更機器人;亦不知道打從何時開始,師範教育越來越走向重專業知識輕教師熱忱。慢慢,站在教室講台前的教師,越發過度的工具理性、少帶有個人性格與感情,傳道與授業只在章則要求的工作範圍內,至於解惑,那就是社工及輔導專業員的職責了。

    香港歌星楊千嬅有一首飲歌可惜我是水瓶座,最後一段歌詞說十年後或現在失去,反正到最尾也唏噓,夠絕情,我都趕我自己出去。」要是今天澳門的中小學教師,仍然以營營役役,流水作業的心態去教書,很快,現實非常絕情,不必學校開口,自己識做,趕自己出去,離開這個時刻要創意及同理才能立足的教育園地。

 

人工智能不是萬能亦不是樣樣皆精

    要在人工智能一日千里的世代從容立足,率先要問人工智能有那些做不到的弱點或缺點。誠如前述,人工智能最欠缺或者説最弱的地方是毫無創意可言。以為人工智能很有創意從來都是個美麗且無知的誤解。須知道,人工智能不具備創造、構思以及戰略規劃的能力,儘管人工智能非常擅長針對單一領域的任務進行優化,且越來越精準,但人工智能無法為自己訂定目標,無法跨領域構思,亦無法進行創意性思考,也難以具備那些對人類來說不證自明的常識。打個比方說,當我們進了一家海味店,向機器人店員說要魚翅時,店員會馬上精挑細選不同品種不同價格的魚翅。可是,當一個真的店員看到客人有內急的表情,很自然理解為他需要如廁,會馬上給指示廁所在何方。

    人工智能不知同理心為何物?人工智能可以很冷冰冰說出一大堆關懷的字句,但是沒有任何屬於靈魂的氣息讓人感受到。同情理解是人的獨特能力,能夠跳出自己的主觀看法,走進對方的感受世界,從而透過自然的社交能力,讓對方有被理解及充滿慰藉的舒適感。打個比方,一個新冠確診剛痊癒的學生回校,教師可以用自己也曾染病的經歷與該生交流,給予適切的理解與同情。

    人工智能一板一眼,最欠缺就是靈活性。人工智能到目前為止,尚無法完成很精確且複雜的體力工作,人工智能可以完成一件很像藝術品的工藝品,但就無法讓人感受到這件工藝品充滿靈感、彈性、機智、活力等手眼腦多重協作的美麗成果。

 

有些人格特質,專屬於有血有肉的專業教師

    Chalk & Talk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返,教師在教室裡口若懸河的日子亦已過時,不要以為能做精美的簡報就是有創意教學的表現。如果中小幼教師從事的教育」分成兩個份。在人工智能發達的年代,老師的會變得越來越小,而的部份將越來越重要。所謂的」就是透過具創意的啟蒙、具同理心的引導、還有豐厚的教育熱忱去化育學生。所以,教師必須努力發展自己成為一個能善解人意、懂得聆聽、心胸廣闊等人格特質,才能迎得學生的信任,有了信任,教師的言傳身教就事半功倍。

    看到有學校在其網頁上列舉了愛是最有力量的教育,擁有愛的孩子更堅韌,

懂得愛的孩子更認真,奉獻愛的孩子更勤奮,領悟愛的孩子更喜歡真理。這些金句背後,隱藏著教師在人工智能時代更需要具備教育愛的能力。

    全球銷量冠軍書聖經,在新約格林多前書第十三章,聖保祿宗徒為愛下了最美麗的詮釋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

不作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也許,不少教師看到如此高標準的教育愛當下汗顏,可是,教師是人類靈魂塑造的工程師,教師的言教、身教、境教及心教都會潛移默化每一個學生的單純心靈。

    要作到如此偉大的教育愛,其實亦不是很難的事,當代精神分析大師佛洛姆(Erich Fromm)在其已銷售超過三千萬冊的小書《愛的藝術》中,就跟我們介紹了愛的四個原則與進程。首先,要愛一個人必須有具體的行動,佛洛姆說這叫做照顧,就如一個人說愛花,他就會好好照料,不會讓其枯死。而是照顧不是三分鐘熱度,而是一份隨時隨地都樂意回應的責任感,就如父母會無條件及不惜犧牲善盡親職的責任一樣。可是,單單做到照顧及責任還不夠,因為我們所愛的人有其獨立人格,所以必須懂得尊重對方,而所謂的尊重就是讓對方做他自己,而不是我們設定及操控的自我。人與人之間透過不斷的尊重,自然會越來越了解對方,而了解對方就能在下一輪的照顧做得更體貼更精準,而愛的藝術就在這四個原則與流程中開花結果了。

    誠如聖保祿宗徒說但我若沒有愛,我甚麼也不算。」活在人工智能不斷挑戰教師專業的年代,做為一名教師,率先問自己可有教育愛,教育愛比其他的愛更無私、更徹底、更無選擇。如果沒有教育愛,就算有非常了得的教育專業,依然無所作為。

    有了教育愛,愛生創意,愛生同理,愛生靈活,愛成全教師的使命,織就學生的美好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