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4日 星期五

唔補習得唔得啊? 補習好啲嘅!

                                      

    唔補習得唔得啊?補習好啲嘅!天資聰敏或自律學習的學生該不用補習;資質平平、程度未逮的學生補習比較保險;那麼多人補習多少對改善成績多少都有點點幫助。真的嗎

    五月十九日,澳門電台時事烽煙節目澳門講場》,請到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黃素君博士及中華教育會副秘書長呂綺穎,出席電台節目與市民共同探討補習的成敗得失。呂綺穎表示:「現時一個課班約有3040%的學生放學後需到補習社補習。學習難度加深與學生參與補習社沒有直接關係,現時雙職家庭較多,部分學生需課後托管,因此補習社發揮一定作用。黃素君博士說:「小朋友的自律需由家長及導師的協助下慢慢培養,若小朋友無法建立自習精神,對其終身學習是沒有保障

    疫情下,百業蕭條,惟理髮店、代收店、蔬果店及補習社「發過周潤發」。眼見一家食肆結業,代之而起的多是補習社,且氣勢如虹。疫情後,補習社比學校更早重開,正無聲無息地侵蝕學校教育的功能及學生的終身學習自律精神。

 

補習是工業時代生產線的一個環節

    工業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又稱產業革命,人類生產逐漸轉向新的製造過程,出現了以機器取代人力、獸力的趨勢,以大規模的工廠生產取代一家一戶的個體工場手工生產,是徹頭徹尾的科技革命。弔詭的是,工業革命減省了人力,但沒有造成大規模失業,反而造就了大量工作職位,只是這些職位被分配到生產線上。生產線是一種工業上的生產概念,最主要精神在於讓某一個生產單位只專注處理某一個片段的工作,同時讓一個生產單位從上游到下游完整完成一個產品。

    工業革命前家長通常都在家教育孩子,工業時代,許多父母都在工廠長時間工作,只好建立大規模的學校,把孩子送進去學習。顯然,學校是工業時代的另一道營運模式很類同的生產線,現代工業生產特徵有:生產機械化、專業分工、產品規格化、產品標準化等。目下的學校教育運作真的很像工廠,學校就是工廠,老師是專業技工,學生是有待加工的半製成品,課程就是材料,上課就是生產過程,最終,學生就如用製造罐頭、成衣等規格標準去生產出來一模一樣的產品。

    今天,澳門父母普遍都是雙職工,工時長又要輪班;更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又或是認為要補習才能升班等大條理由,把孩子塞進補習社,補習社就成為學校教育後的另一個生產單位,而且是一個重要的補救加工單位。誠如黃素君博士補充說:「補習分為三大類型,包括學校課後督課班、私立機構補習社、私人補習,而私人補習的使用人數無法估計,但直言需使用補習服務人數遠超於想像。

    當孩子白天在學校花了七八個小時學習,放學後又花四五個小時補習,回到家父母還要多花一兩個小時檢查或再補習,其實成本非常高昂,甚至已淪為沉沒成本(Prospective Costs)般騎虎難下,進退維谷,效率存疑。本來家長、學校及補習社應該產生相輔相成的功能,才能收相得益彰的果效。惟是,三者既沒有分工,更遑論合作,彼此重疊,相互折騰、過勞低效、大家陷於納許納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的困局中,無論是學校、家長、補習社,甚至是學生,無一可以「獨自行動」(即單方面改變決定)而增加收穫,成為贏家。更可能出現呂綺穎秘書長說會削弱學生自主學習態度的惡果,甚而會產生如黃素君博士說的對其終身學習是沒有保障,孩子的學習好奇心及動力,就在長期機械運作下被磨蝕殆盡。

 

物先腐然後蟲生,學校先腐然後補習社叢生

根據澳門平台》二○一九年一月二十五日的報導,澳門現時在教育暨青年局登記的補習社共三百四十八間,如果說每所補習社有二十名學生,按中小學補習費平均為澳門門幣三千元計算,一年繳十二個月補習費,粗略算一年的補習費高達二點五億澳門元,難怪說補習社是一門大生意,其中,有連鎖加盟的補習社共開設二十七所補習社。肯定說,疫情後的今天,補習社如雨後春筍,一片榮景。

    在一個考試與分數掛帥的社會下,需要面對、學習的挑戰,都被簡化、甚至忽略到最低。補習對孩子是揠苗助長、對家長是會上癮的鎮定劑。據有關調查顯示,在亞洲很多國家和地區,課外補習非常盛行,家長每年為孩子請家教或上輔導班補習的開銷達數百億美元之巨。韓國每年補習開支相當於政府公共教育支出的80%;二年日本家長為孩子支付的補習費達一百二十億美元;在香港有85%的高中生接受課外輔導;在中國內地課外補習更常見。

    問題是,為何歐美先進國家就鮮少補習,為何有亞洲國家地區補習成風呢美國絕大部分公立學校是十三年全免費義務教育,小學大部分沒課本,老師評分只有三級:優、良、中,學生基本玩著玩著就一年。而在高中階段,只要上課認真學習,認真複習做作業,一般拿個A是沒有問題的,花錢上補習班也沒有必要。在瑞士只有智慧不足或是精神病影響學習能力的孩子,才需要加強補習。看看我們的學生,從小學到高中,從學校到補習社,一直虛耗精力光陰在語法、修辭、物理、生物、微積分、幾何、三角函數等可能一生都用不上,完全脫離生活的學科中,然而,每個人都會需要與人溝通、戀愛交友、與打理自己的生活環境。看看我們學校教育那些過於學術的學習,與表達、交際、美感教育的比重,就知道學校教育多麼本末倒置,這才讓補習乘虛而入,有機可行。

    如果學校教育回歸尊重教育規律,幼稚園及小學階段都讓孩子在玩中學,培養孩子對知識和學習的興趣,注重悅讀的培養,日常邏輯分析能力的培養,沒有固定的教材,鼓勵他們博覽群書,這些就是教育的根本。違反教育規律,抱殘守缺於工業時代,不願意真正過渡到能真正踐行因材施教的信息社會,學校的腐敗就衍生了補習社能存活及蓬勃發展的商機了。

 

還孩子在信息時代享有因材施教與終身教育的權利

    ○○一年,台灣已放棄大學聯考,改為多元入學;近年再下一城,取消基礎教育的百分制,真正走向多元評量;在歐美諸國,尤其荷蘭及芬蘭,已經實行愉快學習,沒有補習,學生在國際教育舞台上的成績都很亮麗。

    我們正在工業時代費力攀上後工業時代,而資訊爆炸的信息時代已在猛力拉拔著我們,我們應該果敢實踐如熊比得的創造性破壞理論Schumpeter's creative destruction),帶領師生家長往信息時代教育的新天地去。在那裡,沒有百分制,沒有留級,沒有文理分科,沒有大學聯考,沒有四校聯考。有的是符合學生個別學習需要的彈性科目,有的是悅讀,有的是滿足求學好奇心的學習生活。

    別忘記,今天揚棄工業時代的填鴨式教育,切斷補習這道生產線,我們就能昂首闊步,培養信息時代需要的創意人才,亦可以放一萬個心,個個孩子都能順利通往終身教育時代,真正享受學習的樂趣及成果。

    誰說一定學才有,換成「樂學有」不是更好的選項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沒有完善的生命教育何來有生命價值感

      《福布斯》公布今年全球最富裕國家與地區排名,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估算的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均 GDP 所得出的購買力平價 ( PPP ) 調整後,盧森堡以 14.37 萬美元的人均 GDP 排名第一;澳門以 13.41 萬美元緊隨其後,兼為亞洲區第一。...